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廣東音樂:漢風潮韻粵味濃




康文署主辦的「廣東音樂系列」於三月獻上兩場「漢風潮韻粵味濃音樂會」,為觀眾帶來「漢風」、「潮韻」及「粵味」的多種廣東音樂。 漢樂(客家)、潮樂與粵樂三種各具特色的樂種其實互相關連,亦互相影響。漢箏音樂結合了中原古韻及廣東地方音樂,曲調既文靜優雅,也具北方爽直之氣;潮箏則建基於潮州的文人與民間音樂,流行於潮州、汕頭等潮語地區,乃潮州弦詩的重要組成部分;粵箏則為新興的流派,嶺南箏家多以粵樂譜子移植並改編成箏曲.

音樂會邀請了:著名古箏教育家及演奏家、中國音樂協會古箏學會副會長饒寧新教授為觀眾帶來地道漢樂;其子饒蜀行,現任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客座副教授,則以箏演奏粵樂;現任廣東省文藝研究所音樂研究室副主任陳浚輝以古箏演奏潮樂;著名洞簫演奏家及造簫家譚寶碩;中國首位高胡演奏與教學碩士雷葉影;著名潮汕音樂名家兼國家一級作曲家王培瑜。

觀看了在油麻地戲院劇院公演的演出。 自己以往聽過漢樂及潮樂,故對於其名著如[蕉窗夜雨][寒鴉戲水][粉紅蓮] 皆不懂欣賞,但粵樂的[禪院鐘聲] [流水行雲] [鳥投林] [連環扣] [平湖秋月] [雨打芭蕉] [步步高]等薈炙人口的樂曲,再經大師的演出,更是繞樑三日,但可惜這場演出沒有被製成光碟販售。

首次踏足油麻地戲院劇院,印象甚佳,潁新的設施卻保留懷舊的風味。油麻地戲院於1930年建成,,具有新古典主義外觀、中式斜屋頂和裝飾藝術風格山形牆及圖紋,開業初期只放映默片,到了1934年才轉為放映有聲電影。油麻地戲院是當時附近油麻地碼頭及油麻地果欄的苦力、油麻地避風塘的艇家和車夫的消遣地點。1960年代是油麻地戲院的黃金時期,專門放映邵氏製作的電影時常滿座,隨着時代變遷,日漸老舊的油麻地戲院未能和新式迷你電影院競爭。到了1985年,為增加營業額,改為專門播放歐美及日本的色情電影,更首創一張戲票可以觀看全日放映的電影的「連環場」。油麻地戲院最後於1998731日正式結業,同年12月,油麻地戲院獲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政府經過多年時間,最終耗資8,000萬港元將油麻地戲院及鄰近的油麻地抽水站宿舍改建成為傳統曲藝表演中心及後勤基地,整項工程於2011年竣工。油麻地戲院變身戲曲中心後,原有戲院頂蓋的鋼架及木樑皆會獲得保留,懷舊放映機和門柱更獲得展示,舊放映平台藏身於新舞台下,旨在推動粵劇發展及培育戲曲接班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