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建制派的能力

  

有建制派中人建議中央在廣東撥地建[香港城],由香港管理,但內地知名博客[靖海侯]撰文,題為[旗幟鮮明反對在內地建香港城],更炮轟建制派的參政議政能力。[靖海侯]抨擊香港建制派,[空喊口號,缺乏系統性論述,立場多實踐少;空喊改革,缺乏可行性意見,提案多建言少;空言建設,缺乏前瞻性眼光,倡議多謀劃少。]他批評建制派[患染的官僚習氣、依賴心理、狹隘思想,不可謂不嚴重。而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建制派人才乏缺,在與反對派鬥爭中[脫穎而出]的多是露出『牙齒』的人,而在助力特區政府施政上卻沒有幾張『清晰』的面孔。]

 

同意[靖海侯]對建制派的抨評。 曾接觸過的民建聯議員,多自持自己是中央親信,便可以大言不慚,執着雞毛當令箭,以為不可一世,態度官僚僵化,面孔猙獰。 對於逆耳的忠言,全不聆聽及理會,但乏智慧及能力,不能助政府解決困境及施政。 反觀民主派議員的個人素質及能力,遠較建制派議員為高! 最令人厭惡的是沙田區的X議員,持着民建聯的旗幟進入立法會,每月乾領20多萬的薪津,但卻尸位素餐,全沒實質貢獻,只懂交際出風頭,越俎代庖的典型政棍。

 

2019年的黑暴為例,建制派只是龜縮幕後,不敢撐警,更不敢出面抗暴。 有暴徒以雜物堵塞馬路,建制派卻不敢號召清除堵物行動,恐防被襲,但既然是建制分子,定有警隊護航,何懼之有? 經歷過修例風波的大考驗,建制派應該要提高自己能力,與時俱進,證明自己有愛國立場的同時,還有建設香港的能力,不能辜負中央的信任,不可濫用中央的信任。

經歷過反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香港的體制及管治能力,在內地精英眼中已是充滿缺失。建制派動輒要求中央出手解決香港問題,這種心態應該要有所改變。 形勢比人弱,香港已今非昔比,特首要求中央幫手便如[求乞] 一般,睇人面色了! 整個建制力量應該要自強不息,自己問題自己解決,這才是長遠生存之道但土地供應問題港府實是無力解決,既沒有膽量及沒有能力去釋放部分郊野公園的珍貴土地。 相信又是拖拖拉拉的局面,直到2047年時土地問題也可應刄而解了。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順風。送水] Invisible Man話劇

 



香港話劇團的[順風。送水] 話劇是透過二個被社會遺忘的基層人物(invisible man) [順風]速遞公司送件員和蒸餾水公司[送水]員,控訴現代社會的冷漠,透過黑色幽默,加上荒誕劇的筆觸,反思人類存在的意義,尤其是表達小人物被人漠視和受困的無奈及鬱悶絕望所謂[存在]並非指物理上存在於這世界,而是個人身份的證據,以至存在的意義。 不少弱勢社羣在香港正如隱形人般生活,都是[迫於無奈地存在] [無奈地消失]

 

 

[順風] [送水] 佬被困升降機。[順風] 佬希望藉此機會暫停工作,享受意外得來的休息時間;[送水] 佬卻希望可以盡快獲救,趕緊完成工作。漫漫長夜,二人被逼相對。 萍水相逢的他們因苦悶而聊起來,面對人生,二人抱持不同的人生哲學。順風佬代表著外在世界對存在的看法,他性格粗魯、低俗、沒夢想,由於長期被人漠視,故視工作純為賺錢求生,但求得過且過,見日度日。 送水佬則代表著人內心真正的聲音,他性格單純、坦白、笨直、無機心,熱心工作,有信念及理想,屢被公司剝削及解僱。 透過順風佬嘲笑、挖苦送水佬,觀眾反而更能聽到送水佬對[存在]的想法:人生是有選擇的----可以選擇工作、可以選擇自欺。


二人被困在細小的升降機內,談及彼此的背境、家庭、夢想、戀愛而熟絡了,更兄弟稱呼。  他們的情況有如香港前景,彷彿有曙光卻是處於黑暗。 二人等待著看更、辦公室職員、行人的出現,救他們脫離苦海。 但他們按下警鐘求救,大聲的呼叫卻沒有回應,開始發現原來他們一直是[隱形」的,沒有人理會他們的存在,直至第二天送水才被發現死在電梯內。

 

劇中有很多睿智的對白,帶出了很多社會唏噓現象。 例如:

。 送水問順風[為甚麼要以甚麼佬稱呼他人,而不直呼其名?],又如順風佬所說[穿起制服,你就沒有自己]。在工作以外,打工仔是沒有名字的,是nobodyand no body cares.

。 送水表示[我平時都無希望……我出到去,又無希望,喺度又無希望,我做咩嘢要出去。]

。 順風問送水是否喜歡香港,送水的回應是:[喺香港因為我走唔倒,無錢,同唔知去邊。]

。 港人愛淘寶,包括淘一些劣質物品,原因就是便宜,順風送貨就像見證港人的淪亡。

。 送水自問:[如果香港經濟發展好,對我講有咩意義,我嘅生活會唔會好轉,我會唔會幫到我媽揾到骨灰位?]

 

導演和演員們完全掌握著整個演出的節奏,令整個演出時而輕鬆,時而嚴肅,讓觀眾更能聚精舞台上的一舉一動視。 劇中旳插曲盡是上世紀60年代的悦耳經典歐西金曲,如 Sound of Silence,  Circle Game,  I Started a Joke……….,令人聽出耳油。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BNO 護照

 

英國政府明年131日起,接受合資格申請BNO港人,申請簽證到當地工作或留學,以回應北京實施港區國安法。英國政府表示,有資格申請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人,可以申請特別簽證留英。 英國外交部表示,持有這款簽證的人士可以在英國入學,並在符合英國僱傭法例,擁有合適技能及資格下,取得任何工作機會。所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人,及通常居住香港的家庭成員,均符合資格申請這項簽證,未有設置限額。 五年期的特別簽證申請費用每人250英鎊,30個月期特別簽證,申請費用每人180英鎊。申請留英的BNO港人,要財政保證在留英期間其家人在英的一切開支,包括附加的醫療費。朋友的兒子一家四口打算申請留英以便日後申請移民英國,但不能滿足財政負擔,故便向朋友求助,撥款助他們留英。

 

印度獨立時,英國接受了很多貧窮的印度移民,為社會福利及經濟上衍生了長久的壓力,故英國人普遍抗拒對外來的殖民地移民,英國脫歐也是反映了英國人民懼怕要接收歐洲難民的結果。相信日後BNO港人要入英藉仍要經嚴格篩選,非自動入藉。

 

北京再表明考慮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遊證件,外交部批評英方違反承諾,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再次表明將考慮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 坦白說,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對港人的作用不大。 港人出入香港境是用身分證,無需出示護照,護照只是出入他國時及登機時的證件,除非港府能强迫航空公司禁用BNO護照為旅遊證件,北京的回應行動應沒有效力。 儘管航空公司也就範,港人也可以香港身分證申請特區護照作登機之用,手持2個護照也無妨。

 

北京如要採取有效的反制措施,唯有禁止港人持雙重國籍,但這會違反基本法的軸心精神。根據現行的法例, 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及法官也可持有他國的護照。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九龍城的宋皇臺





宋代王朝在香港九龍城的遺跡除了露明道的上帝古廟及聯合道的侯王古廟外,當然要首推宋皇臺了,其附近更有宋皇臺道及港鐵的宋皇臺站,作為記念宋朝的末代皇帝。

宋皇臺歷史遺蹟位於九龍城區土瓜灣北部,古石碑現存於1959年年底開放的宋皇臺公園內。宋朝末年,宋端宗趙昰躲避元朝軍隊的追殺,在國舅楊亮節[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及張世傑等人護送下,從廣東沿海逃難到今日的九龍城一帶,當時稱為九龍官富場(九龍東部的官方鹽場)。宋帝逃難南來香港,得到本地居民的迎接招待,因而在此興建行宮:[二王殿],其後發展為[二王殿村],因為四周建有防禦圍牆,故此改稱為[碼頭圍],即今日的馬頭圍一帶。宋端宗遇溺駕崩後,由其弟衛王宋帝昺繼位,並由張世傑護送,最後陸秀夫背著宋帝昺在新會崖山投海而亡,年僅只有七歲,南宋亡國。

當時的香港居民在馬頭涌海濱一帶的聖山山頂巨石上刻有[宋王臺]三字,以紀念南宋兩位皇帝逃避元軍暫居香港之事跡。相傳宋端宗常常在巨石下的洞內休息,同時可容納十多人,也就是宋帝[石殿]的所在地。刻石期間為了避免得罪元朝君主,故以[]代替[]。宋王臺石碑曾於十九世紀初重修,因此旁邊刻有[嘉慶丁卯重修],重修之年即為1807年。日佔領期間,宋王臺一帶被劃入徵地,聖山部份被毀,山上原刻有大字的巨石裂而為三,幸[宋王臺]及其旁七字完整如故。及後日本宣布投降,但當時的港英政府沒有終止擴建啟德機場的計劃,最終把聖山夷平,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由港英政府把岩石殘骸整修而岩石尺寸是原來的三分之一,並移到新建的宋皇臺花園展覽,又於1959年向公眾開放。政府為表尊重,更把原來的[]改作[],並由簡又文撰寫[九龍宋皇臺遺址碑記]立於園宋皇臺花園展覽初期,在香港居住的宋室後人會在宋王臺附近的酒樓舉行祭祀,並在會場擺放宋帝昰及宋帝昺的畫像

 

遺址碑記提及:”…….其北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西北之侯王廟,則疑為楊太后弟亮節道死葬此,土人立廟以祀昭忠也。………” 據考古學家估計,金夫人墓是在現今聖三一堂的地下,不知興建港鐵宋皇臺站時有沒有新的歷史遺跡及鑒證?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二人候] 話劇

  


肺炎疫情暫時緩和,戲院、劇場恢復開放,[糊塗戲班]推出[形體探索系列]的第一部曲劇目[二人候],嘗試摒棄語言來推進劇情,並結合面具及形體等元素,配合現場音樂演奏,以全新劇場觀賞經驗,與觀眾共同探索兩性關係。 不過,劇團要面對一個非常現實的財政問題。 因康文署只准50%觀眾入場,而劇團的預算要有85%入座率才能收支平衡,故演出即意味着劇團必然會虧本,但劇團選擇繼續演出,因已花了那麼多的心力與金錢,不能給觀眾欣賞製成品更難受,唯有倚靠政府的抗疫基金的經濟支持了。 

 

[二人候]故事講述一對意見不合、常爭拗的夫婦於一次沙漠旅行時,迷途兼水盡糧絕,面對死亡,二人面對逆境時卻互相扶持及面對,終脱出困境。 全劇分十場:

 

序幕     相遇

第一場   疏離。 二人常因意見不合而爭拗,各執己見。

第二場   出發。 為旅行目的地而爭拗,終以抽書形式決定了沙漠為目的地。

第三場   星空。 晚上觀星、賞月,享受羅曼蒂克的時光。

第四場   烈日。 缺水、缺糧、女扭傷腳、中暑、手機沒信號。

第五場   回憶。 晚間缺防寒衣物,要互相擁抱保暖。

第六場   迷途。 要攀山涉水,女跌下山脊不知所踪,男也迷了路。

第七場   幻覺。 女幻見自己有了兒子,兒子成長後,結婚生子。

第八場   搜索。 救護人員終救回二人。

尾聲     夜半。

劇情平凡,是一套音樂式的默劇,由魏綺珊及陳文剛分演夫婦二人。

 

[糊塗戲班]為香港獨立營運專業劇團,2009年註冊為慈善團體,2014年開始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資助藝團,2018年晉升為兩年行政資助藝團,多年來製作超過100個演出,作品屢次獲香港舞台劇獎,為香港其中一個最活躍的劇團。劇團一直本著要為觀眾帶來正能量的原則,製作充滿生活氣息的演出,作品雅俗共賞,創新絕妙,處處流露對此時此地的深切熱愛,讓觀眾從劇場藝術中,反思身邊的人和事,活出糊塗智慧。

魏綺珊是[糊塗戲班]創辦人兼行政總監,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畢業,主修新聞與傳播,現是自由身戲劇及傳媒工作者,於鳯凰衛視主持電視節目,並擔任司儀及培訓等工作,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客席講師,am730及晴報的專欄作家。

陳文剛是[糊塗戲班]藝術總監,亦是魏綺珊的丈夫,香港戲劇協會幹事會成員及評審,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審批員,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客席講師。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藝術榮譽學士,主修表演。1982年開始參與舞台劇演出。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移民的迷思

 


經歷了2019年的暴亂,不少港人打算移民離港,有朋友諮詢我對移民的意見。 自己生於1949年,見證了港人三次移民的浪潮。  1967年我中學畢業後,左派工會發動的暴亂使不少港人擔心香港的前途而移民美加,我不少中學同學也被赴美加繼續其學業,他們在美加就讀大學,畢業後勤奮工作,適應了當地生活,融合了當地社會,落地生根,繁殖了下一代,已視美加為他們的家園。 198964民運引起的信心危機使不少我等壯年也為了下一代而移民西方國家,但任二等公民的鬱鬱不得志生活使他們入藉後便回港再發展。 30年後的2019年,我等已是耋耄之齡,再沒有四處移動的打算,更遑論移民他國的念頭。

 

連根拔,移民他國是個人的考慮,因應每個人的背境、環境、年紀、願景、抱負、價值觀、性格、經濟而作出決定。  在現今西方國家抗中的環境下,移民除了考慮工作機會及財政問題外,更要注意種族歧視/排華的情緒,因我們的膚色及面孔肯定被定為中國人。 在美國,華人的地位更比黑人及紅人差,因沒代表在政治舞台發聲;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情況會較現在更差,英人對新移民的歧視更會明顯化;澳洲的白人政策雖不合法,但其精神深存民間,永不熄滅,只是待機而發;台灣的發展機會狹窄,除非財富豐裕可度過餘年,否則非移民的選擇。

 

所謂:貧賤不能移[] ,要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方可考慮移民。  舊同事的兒子一家四口考慮移民英國,但欠經濟條件,故要同事巨額支持他們在英置業及生活費,現今移民非靠自己,而是靠父幹。 中學同學1967年往美國讀大學,隨後在美國就業、結婚、生仔,落地生根,但40年後由於要繼承父親創立的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要回港為主作工。最近她在美的兒女問她會否回美退休生㓉,她說肯定要長留香港,因除了侍奉神所獲得的工作滿足外,香港生活的方便,如家務、購物、交通、醫療、飲食等事項,皆可輕易快速辦妥,而社交生活及圈子又有生氣及活力,正是尋求豐盛人生的最佳地方。

 

基督教晨曦會福音戒毒工作,始創自美門浸信會陳保羅牧師。上世紀60年代初,毒品問題在香港社會日趨嚴重,陳牧師深刻體會到必須有人向吸毒者傳講主耶穌愛的拯救和恩典,因此他便在神面前委身,願盡一生之力為主作工。19684月在西貢浪茄灣設立本港首間福音戒毒中心。1976年獲香港政府批准遷往西貢伙頭墳洲,即現今之[晨曦島福音戒毒中心]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經政府委托下進行一年之評估,福音戒毒成效被正式確認。香港晨曦會於19984月成為政府的資助機構。20067月正式設立南亞裔區,專為南亞族裔男性提供戒毒服務,運作模式與本地學員組別一樣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假上帝之名


 

教育界選委成員,宣道小學教師馮德華在其facebook發帖,改編[聖經]上的[詩篇]經文:[願黑警的兒女為孤兒,他的妻子為寡婦。願他的兒女漂流討飯,從他們荒涼之處出來求食。(二創詩篇:109:9-10) 榮耀歸天父,榮光歸香港,阿們!] 更將之美化為[二創]。基督宗教是弘揚愛的。神愛世人,不會這麼惡毒咀咒他人,更不會將罪惡附加於妻兒身上,這絕非上帝聖言之道理,只是假基督徒借上帝之名咀咒政見有異的人士。 但奇怪,宣道會卻沒公開糾正這孽瀆行為,是否宣道會也贊同及默許馮德華教師的惡毒行為?

 

圖片所見,馮德華教師身傍是香港天主教的前主教陳日君神父,也是香港反中共的核心人物,以往的佔中、反逃犯修例、黑暴的策劃者,亦是帶領香港的基督宗教徒走往政治鬥爭的精神領袖。 他年青時在北京的牢獄歲月使他產生了仇中的積怨,故逢中必反,是天主教徒的恥辱。  也由於此劣跡,最近教宗也不接見這登門造訪的[攪風攪雨] [神棍]

 

 

馮德華教師口出污言,用如此惡毒的說話辱警,令人憤慨。 教育局最近也取消宣道會小學的一教師註冊,而教協正協助教師上訴,重申局方的指控薄弱,希望上訴委員會公平處理,若上訴失敗,教協會尋求司法覆核。教育局對教協的看法表示極度遺憾,稱任何似是而非、淡化,甚至為個別教師嚴重專業失德開脫的論述,都不能改變客觀事實,切勿將事件無限放大,不斷製造恐慌,重申局方是依法辦事,[港獨]不符憲制及法律地位;即使學生從不同途徑接觸到,教師亦有責任給予適當教導。

 

近年來的社會及暴亂事件,港府是責無旁貸,因是自1997年回歸後港府的縱容、姑息、無能、龜縮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也難怪,香港的政治人才盡是英國殖民地時代所培育的精英,但他們只懂執行英庭委任總督的指令,卻沒有政治智慧及前瞻遠景,遑論要治港! 現今港府官員是[强於專業,弱於政治,怯於擔當]  去年黑暴肆虐,港府溫温吞吞,既沒有搶奪話語權,稱之為暴動,反誇之為[社會運動] 。教育局沒有即時處分散播港獨和仇警教師,即使1年半後才釘了第一個老師的牌,卻未敢公開其身分。 還是要中央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插手,引入國安法,方可穩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