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簡約公屋

  

港府推出簡約公屋,希望能短暫舒緩公共房屋供應問題,雖然是非長久性的公屋,但相信簡約公屋會存至2047年,待西北大都會的發展落實後方可取締。  簡約公屋類似上世紀70/80年代的臨時房屋區(Temporary Housing Area) ,但建築及設施則較堅固及齊備,亦可作長久居住之用。當時,房屋署管理不善,臨時房屋區成為藏汙納垢之溫床,是黃、賭、毒聚居之地,故隨着公屋供應足,港府便乘勢取消了臨時房屋區的措施。簡約公屋只是新瓶舊酒,是吊鹽水暫緩的急就章法門,非長遠的策略。

有鑒於以前臨時房屋區的垢病,簡約公屋的管理是有潛在的顧慮。據知,房屋局有意將簡約公屋的管理工作交由非政府組織(NGO)及商業機構負責,圖卸管理的重責 。 雖然現時NGO 有參與過渡性房屋的管理工作,但簡約公屋的管理工作較為複雜,包含環境管理、物業維修、租務及清潔管理,NGO應沒有足夠資歷的僱員去處理有關工作。而簡約公屋約2500 元的租金已包含差餉及管理費,所得之利潤十分微薄,相信很難吸引商業機構參與。

 

記得20多年前房屋署將公屋管理外判予私人機構,由一群低薪、無經驗、無資歷、卸責、得過且過、見難即閃、唯利是圖的外人管理,弄至公屋變為三不管的地方,縱容居民違例居住,如飼養狗隻、販賣私煙、聚賭、經營理髮及美容、分租、非法居住、違例装修、製造噪音等等。  對於居民的不斷投訴,房署及外判商則掩耳盜鈴、置之不理。相信簡約公屋的管理將步公屋的後塵,又成另一垢病!

 

 

 

本港公屋需求殷切,現時長者一人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4.1年。一邊有人等,但另一邊有六成「長者住屋」空置。這些「長者住屋」80年代起推出,專為年滿60歲的單身公屋申請者而設,到了2000年,房署發現入住率低,曾經提出多項補救措施。但20年過去情況仍然未有改善,部分房間空置以十年計。有房委會委員透露,房署覺得只有600空置單位是很少,不是問題,但這思路很有問題,也正是一般公務員的思路,不是急市民之急,而是典型的尸位素餐。 在一屋難求的環境下,李家超特首應為房屋局定下工作指標:3年內要將空置率減至5%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公立醫院14天的歴程(續)

  

公院非私院,沒有私人醫生及護士近身照顧,故服務質素確是稍遜,而病房的起居飲食照顧,更是要忍受及接受尊嚴的削減。個別員工的怠慢及輕心亦是造成病人的不滿及投訴。私人醫院是醫療人員主動提供服務,但公立醫院則是病人要主動要求服務,否則便是聽天由命,任人擺佈,尊嚴盡失。個別公院醫療人員的怠慢,泠漠,麻木及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更使服務質素下降。但要記得,公院衹收68元一天的醫院費,已包括了所有的醫療開支,但在私院,每項檢驗、醫生到訪、護士、手術、醫藥、住院、物理治療等等皆是要逐項收費。而且,私院是不收病情嚴重及發高燒的病人,你在沒有選擇下而被送往公立醫院。 在香港,我們應感恩能有這便宜的公院醫療安全網,但服務態度是有改良的空間。

 

住公院這二星期發覺每天病房總有員工取病假,上班的員工便要兼負額外的工作,怎可能應付,惟有降低服務水平或省卻工序,受害的不就是病人! 例如病房編制有五個亞嬸,但總病了二個,其他三人怎可做五人的工作,故難怪從事這厭惡行業的亞嬸,態度不佳,也許是表達她們對生活不公平的忿恨,為了謀生迫着要做這污糟骯髒的下賤工作,故有機會可以施威便乘機發洩。  不知道高病率是不是醫院員工的常態,但不能排除有個別員工詐病而累街坊,但管理層也要在人手編製時預留替病假的人手。要管理好一個羣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據伊院護士甲表示,私家醫院護士的薪酬較公立醫院的較高,每月約多一萬元,而且其病人是較有文化,不會以投訴為發洩工具。 反之,伊院病人多是草根階層,稍有不滿便投訴,以表示權力,反映了自卑之心。 私院可以揀客,急危病人則轉送公院,使公院工作數及壓力大增。但護士甲不認同私院的牟利宗旨,總是要用盡病人的錢財,而且私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是要埋堆及擦鞋方能生存及晉升。私院工作量穩定,因可以揀客以調整工作量。公院不能揀客,什麽及多少病人也要收,伊院病房走廊全是病床,員工工作量永是超荷,工作環境擠迫。 護士甲是新冠肺炎的接觸者也衹隔離一天便要復工。

 

港府最近擬强迫政府醫療人員工作一段時間方能離職是强蠻無理,會產生反效果,使離職潮惡化。  但畢竟,政府員工的薪酬是很高,但薪高能留人郤不能留心。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公立醫院14天的歴程

  

經歷了自己首次在醫院治病的歷程,體會到病在己身時的苦厄及公立醫院的醫療質素及狀況。以往,安慰患病的親朋總是帶正能量及鼓勵性的說話,如that is life, 是生命的考驗,明天會更好,少少的挫折等於激勵,小病是福……等等,但當自己身在病患時方能感覺到當事人的沮喪,無奈,痛楚及無助,旁人永不能分擔,衹能靠自己單獨面對及度過。

 

事緣於週日午間疑有胃痛,服了胃藥也沒改善,晚上開始發冷,服了panadol好像改善了,但到了深夜時,發高燒、勁發泠及嘔吐,有斷片現像,即乘車往浸會醫院急症室,但主管醫生以浸會醫院沒有ICU為由,將我轉介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隨即證實為血液感染,肝酵素極超標,情況危怠,幸抗生素有效,能迅速控制病情,肝酵素也由千多度降回較低的度數。隨即被轉往佛教復康醫院接受二星期的抗生素治療,肝酵素也回復正常後而出院。

 

入伊院內時是要求私家單人房,但在新冠肺炎期閒,所有單人房皆轉為隔離病房,故被編入住5人房,有厠所及浴室,環境也可接受。但住了不夠二天便被轉至環境惡劣的大房,因5人房要轉為COVID病人的隔離病房。大房的走廊擺滿病床,狹隘的環境,超量的病人,境似人間地獄,使醫療人員疲於奔命及情緒低落。夜間也無法入睡,因整晚醫療人員也不停在房中工作,如清潔,檢測,食藥,注射等等。

 

居住大房可見盡基層在老年患病住院的悲憐境況,特別是臥床要嬸嬸照顧飲食及大小二便的老弱傷殘。公院有異私院,沒有專人隨身照顧你的飲食生活,衹有粗聲粗氣的亞嬸定時為你清潔,尿布濕透了也不能即時更換,你能投訴也未必可以有即時回應。自己在8人的復康醫院病房接受抗生素的療程時是唯一無需用尿布的病人,其他病人皆老弱傷殘的一族,每天3-4次的定時集體換尿布時段,整間房便臭氣薰天,遇着不合作的病人,整天嘈吵及拉走尿布,環境便更惡劣,如地獄無異。

 

這二星期的住公院經驗使我親受到末期病人的無奈,無助,無望,痛苦,無救,等死的心態,每天衹是涯,但求有解脫的一天。對於這類病人,到了大小二便要倚靠尿布的階段時,人生的尊嚴及私隱巳全沒有了,餘生已由他人擺佈,安樂死是可以考慮的法門,能度一切苦厄。病房有無親無戚的聾長者因跌倒入院數星期也沒人探問,後得知他有社工電話,幫他致電其社工跟進;有兩長者長眠床上,沒有知覺,不能進食,靠點滴維生,只是等死;有長者心臟有問題,稍有移動便有呼吸困難,又發高燒,終被移往特别病房看顧.......。總之,這環境另人心酸及悲慟。


但對於另類老弱傷殘而需要護老院照顧的貧苦大眾,政府的責任就是要讓他們有足夠的資助宿位,可以有尊嚴地度過餘生。現在要入住資助的護老院,相信長者要輪候至死也不可以有位,恐怕護老院的申請也是骨灰場申請的時間!

 

有病方知身是苦。但從正面的角度看,有一些疾病卻可以給自己一些示警,給自己一些體驗,體會世事無常,就會知道要發心,向道。由此看來,疾病固然單吃藥才能痊癒,然而事實上,疾病的本身也可是一帖良藥。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2022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闊別3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一連3日在香港大球場正式舉行,共設45場賽事,也有23,000港人入場觀賽。 今屆「七欖」賽事在疫情中舉行,當局容許觀眾於賽事期間在場飲食,包括酒精飲品;但非飲食期間必須佩戴口罩。觀眾入場前,須向工作人員出示當日所完成的快速測試且無染疫證明,又要以「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及需符合「疫苗通行證」規定。賽事首日,有9位持「黃碼」者未能進入球場,但在一般情況下,「黃碼」只在首3日維持,然後便會轉為「藍碼」,便可入場。

 

多間傳媒高調報道,南非遊客 Renier入場時,因安心出行為「黃碼」被拒入場,導致一連兩日未能觀賽,大感失望。Renier 與朋友由於首兩天無法進場,因此到山頂觀光,亦無法光顧按摩店。由於不能進入餐廳,他們只能到快餐店購買外賣,然後在戶外進食,批評防疫措施對旅客十分不便,亦明言短期內不會來港。外國訪客來港前應知悉疫情下各地的防疫措施,故責不在港,而是遊客自己。  但欖球總會為了再擦亮香港的國際形象,特别退還首兩天的入場費予這9名旅客,並安排他們第三天參觀包廂,作為courtesy(禮貌),多謝他們來香港。  由於他們是持票入場,故可以返回看台觀賽。

 

欖球賽是疫情下的一個很好試點,賽事後若確診數字沒有急劇上升,本港有條件再度放寬防疫措施。 香港近期及將會舉行多項國際活動,包括了金融峰會及渣打馬拉松等,被形容是「盛事之周」,有助傳遞本港正在復甦的訊息。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輸入個案佔整體不足一成,旅客抵港當日已可找到當中六成個案,之後7天內亦可找出其餘病例,故不會對疫情有大影響,加上有新冠口服藥及有疫苗通行證,香港是有條件可以再放寬防疫措施。

 

但要和內地通關相信還要待一段時間。  現在,內地雖仍表示會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但亦放寬了乘搭飛機、火車的核酸檢測要求,這是釋出正面訊息,相信是內地放寬防疫措施的試點。 中央讓欖球賽開綠燈,也是踩着石頭過河,研究是否適合再放寬防疫措施。如果金融峰會及七人欖球賽舉辦後沒有引起社區的大反彈,政府可以舉行更多活動,逐步再放寬一點,當然政府亦要考慮明年與內地通關會有些曙光,一旦放得太快太鬆,又會否影響與內地通關,相信這個是關鍵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2022 Joe Junior 演唱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 Joe Junior 的週年演唱會已停辦了3年。 10/11

Joe Junior56年的演唱會終可以舉行了,還邀請了唱家班的 Sabrina Ng Rita CarpioToby Vicky為嘉賓,盡唱60-70年代的歐西歌曲。 Joe在演唱會透露:唱歌便是他的生命,感恩能在76歲的高齡仍可開演唱會。就是這股堅持和熱忱,Joe 才能唱了56年仍能繼續其歌唱事業而不厭倦。

 

覺得Joe Junior 在首場演唱會的表現非最佳狀態,其聲音有些微破拆,而身段也消瘦了。據他說,由於行山 keep fit, 故體重及腰圍是明顯減少,弄至衣服寬鬆,但又没時間修改。首場演唱會Joe  由於褲頭鬆而發生甩褲的攪笑場場面,但相信是Joe  蓄意製造的滑稽場面以娛老歌迷旳觀眾。

 

 

在葡萄牙出生的Joe Junior1965年開始在香港樂壇崛起,跟着的十年他灌錄的唱片皆受歡迎和暢銷,尤其是一曲Here’s A Heart,高踞港台流行曲榜達十星期,現今仍未有歌曲能打破這記錄。 當年没有紅館演唱會,又没歌曲版權税,歌手祇能靠唱片利潤和歌廊演唱的收入,不能提供豐盛生活,故很多歌手放棄歌唱為終生職業。 Joe在這56年來從没放棄歌唱,這份對音樂的執着、堅持和努力另人欽佩。 他在訪問中透露他曾經有迷失、沮喪、低落和艱辛的時間,幸得太太的體諒和不放棄的支持,使他能度過困厄。 

 

 香港歐西歌曲的市場隨著聽眾的老花已愈來愈萎縮,要繼續演唱歐西歌曲的生涯實難以為生。Joe現在是香港無線電視台的合約藝員,但他 非演藝出眾,有天生混血兒的樣貌,又已76歲了,能演的多是[跑龍套] 的角色,樂觀的便是[甘草] 演員。 演藝界便是這樣殘酷、現實及趨炎附勢了,當你有名有利時,片約商、贊助商及聽眾便訶護奉承,當你是[] ,但當你的商業價值消逝時,你便被閒置為[] 了。 萬聖節的「愛回家」節目, Joe 便是扮演一位有精神病的驅魔神父。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醫護人員流失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稱正在按[施政報告]要求合資格醫護服務一定年期才能離開公營系統他認為要留低人才就有需要考慮這些措施他不認為有關措施會有反效果並說醫護人員留在公營系統本身可以當作培訓和提升技術盧寵茂更強烈勸年輕醫護人員不要有到私營醫院工作的心態又指千祈唔好覺得去私營做係應該 提到近十年醫護人員流失有年輕化趨勢時盧寵茂怒斥這些人離開走了之後,「剩低的工作由邊個去做呢?」。他續指這樣令剩下的人工作壓力加大對留低的更辛苦和有壓力他稱這是惡性循環並說會令留下來的覺得點解我係咁樣

盧局長的這番話有本末倒置及藥石亂投之感覺。 香港是一個自由的地方,港人享有工作及出外的自由權利,故不明白政府怎可以强迫醫護人員要服務公營系統一定年期才能離開。 唯一可以考慮的是要求公營機構的員工改為合約聘用制,如合約年期未完便辭職,員工則要賠償合約未完成部分的薪酬。在管理層面上,機構全是合約僱員非健全的人事制度,既不能挽留人才,又不能保留經驗及知識,更不能維持機構的持續及完整性。 公營醫療機構是市民生命的保護網,定要擁有一個穩定、穩健、安全的制度。

 

要解決問題定要了解問題的癥結。 這些年來公營機構醫護人員的流失多是移民或轉私營機構的原因。 前者政府能補救的法門不多,唯有自己奮發圖強,攪好經濟及生活質素,穩定政治環境,另移民的港人考慮回流。 後者政府應仔細分析私營機構吸引醫護人員的原因,應不外乎是薪酬、工作環境及工時。 正如盧局長所說,公立醫院的工作量是不會減少的,有員工離開時,留下的員工便要做多份,但私營機構卻可以按人手的分配而定下接收病人的數量,即可拒收病人。 如果政府不能從私營機構搶回人才,可以考慮外判醫療服務,如門診及長者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