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黃果樹大瀑布


 
 
 
 
 
 
 


 

 

貴陽黃果樹大瀑布是國家5A旅遊景點,現今雖非國際旅遊勝地,但路標和告事牌多有英文指示,方便國外遊客。 中國內地的英文程度差勁,英文的指示錯誤百出,不是翻譯錯誤,便是字句串錯,使西方遊客摸不着頭腦。 風景區內的環境衛生比想像中佳,可能是國慶黃金週後的大清潔結果。 以往在山區的旅遊景點如黃山、武夷山、張家界等,遊客可以用鼻子尋覓洗手間的位罝,無需靠路標指示,但黃果樹瀑布區內公共廁所的衛生程度可以接受,相信當地政府在公共衛生設施花了不少功夫。

 

龍宮水溶洞也是國家5A旅遊景點,亦是全國最大之水溶洞,洞內别有天地,使遊客眼界大開,嘆為觀止。 如雲南的鐘乳洞一樣,龍宮洞內設很多人工裝飾,方便遊人觀看和增强觀賞情趣。 曾參觀英、澳的鐘乳洞,其規模微小,但保養得宜,絕少人工化的設施,因燈光、聲音和装飾會減低鐘乳石的壽命及破壞大自然的和諧。 但以中國天賦的龐大天然資源,少許的破壞應不會影響自然生態。

 

黃果樹瀑布下游的臥龍橋豎立不准游泳的告示,相信以前潭水清晰可游泳,但現今潭水污濁如垃圾池,慘不忍睹。 原來岸邊有電壓站重建工程,地盤兩條排水管不斷排出污水灌注溪流,污染下游潭水,相信潭水要待建築工程完成後方可回復原貌。 其實祇要將地盤排出的污水隔濾和清潔後方注入溪流便可解決大部份的河水污染問題,。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馬尼拉香港人質事件

 
 
中國外交部聲明李克強總理在東亞會議期間在會場貴賓室和亞基諾總統簡短談及香港人質事件有關情況,并再促菲國高度重視及嚴肅對待事件,盡快予以合情合理的解決。 在中央政府的介入和壓力下,糾纏了三年的馬尼拉人質事件終有特破性的進展。 馬尼拉市長將稍後到港晤見事件遇害的港人和其家屬,並代表馬尼拉市道歉和賠償約二千萬元。 雖然菲國政策是不會因個別官員的錯失而道歉,但由馬尼拉市長作出公開的道歉和賠償也是在外交上作出了交代,也為這意外事件作出了可接受的解決下台階。



香港非主權國,衹是憑97前英國的影響力和自己的努力賺得有國際地位的經濟體系,但外交事宜則仍倚賴英國。 97回歸後外交事宜已由中央處理,港府處於被動的角式,而且香港的經濟實力漸減,國際地位也漸滅。 回歸後首位行政長官董建華憑其個人的國際地位和人際網絡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禮待,但為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則被菲總統拒通話,而乏國際人脈的梁振英更被菲總統忘記。 世態炎涼,政治是很實際的,無永遠的敵人,也無永遠的朋友。所謂弱國無邦交,作為非主權國的香港,要覓得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和尊嚴則要建立和維持經濟樞紐的地位。



我們不應妄自菲薄,但也不要夜郎自大,以往持[大香港] 心態的人仕也應檢視現實情況,要腳踏實地,韜光養晦,重整和鞏固自己的經濟實力。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幼年時因急性腦炎致失明及失聰,難於表達自己,加上父母的長期溺愛,變得脾氣暴躁。 七歲時得到老師安妮的耐心教導和關愛,海倫學會拼音、閱讀,和與人溝通,並接受教育。 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海倫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成為史上首個獲得文學學士的失明及失聰人士。劇作家W Gibson將海倫凱勒的故事編作成[The Miracle Worker] 劇本, 中英劇團將劇本翻譯為中文在港演出。

 

劇中除了海倫和她的老師安妮外,還有海倫的父親、母親、哥哥、姑媽、僕人和玩伴。 安妮八歲時雙目近乎失明,經連串手術始能重見光明,在盲人學校畢業後便成為海倫的老師。 父親曾為軍官,着重威嚴和面子,愛護女兒,只是進退失據,多次企圖解僱安妮。 母親疼愛女兒,尋找不同方法幫助女兒,但不忍安妮對待女兒的方式。 哥哥在家不斷被父親否定,只能冷嘲熱諷,含沙射影。

 

海倫與安妮真摯動人的師生關係,見證了勇氣和信念的力量,同時亦傳達出老師教化靈魂的偉大使命。 他們有數場對手戲觸動觀眾的淚腺。 當發覺海倫吃餐時是用手在餐桌上隨處用手抓食,安妮便趕走其他人,用武强迫海倫遵從餐桌禮儀;雖然其他人覺得海倫學懂紀律已足夠,但安妮堅持要教曉海倫語言能力,結果在兩星期內海倫學懂手語拼音和信賴了老師。

 

觀眾有很多失明、失聰、失雙臂和行動不便人仕,但葵青劇場卻沒有字幕顯示設施方便失聰觀眾。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香港電視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不獲港府發免費電視牌照引起的公憤愈演愈烈,市民一面倒支持一位為香港電視行業出錢出力的土生土長香港仔,司法覆核相信會揭露事件的真相,但不能改變政府的決定和取向。 據傳媒透露,有多位行政會議成員支持給予香港電視牌照,但在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規則下,行政會議的集體決定是否決其申請。 行政會議應預測到香港電視和業界的反彈會引發另一次反政府的行動,既然香港電視願意投資,港府應無任歡迎,將來有電視台因虧本而結業衹是自由商業市場的汰弱留強遊戲規則,港府無需負上責任。 面對這簡單道理,港府卻[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 ,作出不合乎常理的決定,自引軒然風波,明顯是政治考慮。

 

王維基雖然至今尚未有抗中的言行,但當他任亞視的十二天行政總裁時,公開表明自己是香港仔,不會倚靠大陸的支持,更不會將節目染紅。  這番言論引起大陸廣告商的不滿和杯葛,促成他的被辭職,而中央對他也起了戒心,在不清楚他的背境和動向下,便傾向不支持他操縱電視傳媒。

 

今次事件也暴露了行政會議的染紅思路。 行政會議的十四位非官守議員,超過一半是偏中人仕。 傳媒透露曾為政務官的行政會議成員皆支持發牌予香港電視,但被佔多數的靠中議員反對,更要確保中資和撐政府的亞視能繼續經營。 相信日後的普選政策,行政會議也會以中央的旨意為依歸。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港人移民


 

 

保安局最新統計數字,港人移民數字回升,今年上半年已有近四千人,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 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連根拔起,重新開始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各有原因,唯一共通點是他們都認為香港這個家,不再宜居。

 

自己家人也在89學運後移澳,如大多數香港的中產家庭,恐不適應大陸政權和生活模式故移居西方國家。 但我們這一代土生土長的中年香港人,怎可能重新在異鄉闖一番事業,惟有無奈、不得志和失落地生活下去,幸在離港時套現的老本可勉强維持生計。 97後由於中國政權穩定,高速的經濟發展也帶旺了香港的表面繁榮,不少移民故回流香港發展,由其是年長一族,更響往香港的生活模式、出入購物方便、廉價外傭。 大部份97年前移民的港人同意移民的代價太大了,衹是給予子女日後多了定居的選擇。

 

現今的移民勢則非懼怕大陸政權而是嫌惡現今的生活環境和看不透前景。 97回歸後已有智者提出檢視香港人口政策,包括每天由國內來港定居的150人,但沒有特首向中央提出這議題,相反地更為了經濟誘因無限量放寬自由行來港人仕。  以香港這彈丸之地,怎可同化來港人仕,生活方式更相反被中國化了,而且衍生了不少民生問題,如孕婦、奶粉、幼稚園學位、高樓價、社會秩序、交通、購物等竽。 無良的政棍和偏頗的傳媒製造了不少無謂的紛爭阻撓政府推行政策,使經濟和建設原地踏步,没有前景可言。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貴陽

 



 
 
 
 
 
 
 
 
 
 
 
被電視的貴陽旅遊推廣節目吸引,參加了5天貴陽黃果樹大瀑布的旅行團,由於剛過了國慶黃金週,所謂[一節淡三墟] ,遊人稀疏,可以盡情輕鬆地欣賞沿途景色和文化。 貴陽的天氣有[天無三日晴] 之稱,[陽光][珍貴],故得名。但今年天氣特旱,五天行程中皆陽光燦爛,藍天綠樹,但由於雨水少,故瀑布的流水量也相應少,減低了黃果樹大瀑布的美態。

 

貴陽以往是落後的地區,十多年前曾參予[希望工程]在貴陽山區興建小學,亦捐贈文具予當地學生,旅行社亦提議團員可從香港攜文具、玩具和零食送給當地兒童。  現今貴陽大興土木,建造高鐵和高速公路,大量建房屋和商厦,相信五年後貴陽便面目一新,成為中國另一重點城市。 沿途盡見連綿數里的[屏風] 住宅樓宅在興建中,格式和香港密麻麻的屋邨建築無異,一座座的石屎森林建在鐵路站旁,沒有配上適當的環保城市設計。

 

每晚六時許寫字樓下班時間,貴陽中心區皆嚴重塞車,平時二十分鐘車程往往要化上二小時,當地居民怨聲載道,形容交通狀況是[一塌糊塗] 五年後當人口大量增加而又缺乏集體運輸系統的貴陽,真不可以想像那時路面交通的擠塞情况,唯一解決方法是限制私家車輛的增長和規限私家車輛進出市中心區。 貴陽民風淳樸,打造一個以文明為本的城市,推行[做謙恭有禮貴陽人] 的口號,故市民對塞車也逆來順受。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新港大校長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通過任命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院院長馬斐森為下任校長,任期5年。 馬斐森直認對中國和香港缺乏認識,會努力學習。 不過,港大校內多名重量級教授和副校長不接受人選,其中有份參與遴選校長的港大名醫、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更轟馬斐森「無知、無能、無心」, 他直斥任命「是對港大以至整個香港及中國的侮辱」。 更有意見認為推選制度黑箱作業。

 

港大自四十多年前由黃麗松任校長後,校長之職皆由懂廣東話之華裔學者擔任,因除了學術範疇外,校長也要負責為大學籌款,但如没有廣東話的溝通能力,肯定難被本地人仕接納。 環顧香港其他大學的校長,皆是華裔學者,由本地或世界各地招聘,相信語言能力是取決的因素。 但是否不懂華語便不是好校長? 回歸後,香港仍是國際城市,而大學校長也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特區政府的充分尊重,港大仍是堅持傳統用英語授課和公文傳遞,在英文水平日漸低落下,任命英藉校長相信可提高大學英文水平,而且没有本地知識可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包袱而可專注學術範疇。

 

批評者對新校長未審先判之結論實屬不公,應觀察他的表現後方作定論。  港大經往年李克强總理到訪事件政治化後,世界知名的華裔學者引以為鑑,再沒興趣回港進入這熱厨房,在没有選擇下,港大校務委員會故打破數十年的傳统,破釜沈舟,望能挽回頹勢。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垃圾徵費

 

有環保組織訪問千名市民對垃圾徵費的意見,半數受訪者支持家居廢物徵費,六成受訪者願月付額外數十元垃圾費,而逾六成受訪者認為逐户按垃圾體積收費較公平。懷疑這抽樣調查的結果,相信這千名市民非草根階層,否則不能在樓價和物價高漲的環境下支持每月額外的支出。 雖有提議將綜緩金加入垃圾徵費的項目,但對於没領綜緩金的清貧人仕,他們日後的生活確是百上加斤,政府要認真為這數十萬低收入的人仕提供抒解援助。

 

政府表示額外的垃圾徵費將不會作政府的經常收入,而是用作支持廢物回收行業,目的是改變市民製造垃圾的習慣。 為了得市民支持,政府應將收得的垃圾徵費全數注入新成立的特設營運基金,作為資助廢物回收的操作,更定下承諾,如垃圾量能長期減至預設的目標水平,政府便考慮調低或減免垃圾徵費。

 

個體垃圾徵費比大厦集體徵費更能提供較大誘因減少垃圾數量,但運作模式卻較複雜,因要防止市民將自己的垃圾棄置在公共地方以避免徵費。 政府可參考卄年前引入的排污費模式,當時社會的反對聲音不大,因市民自己可以控制排污費的支出。 現在的排污費是和水費掛鉤,首先的11.74立方米用水是免費,其後的才要收費,很多獨居家庭是不需要繳水費和排污費。 新的垃圾徵費也可設每户的免費垃圾量,過了最低門檻才收費,而可循環再造的垃圾如膠樽、鐵器等則不應收費。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錯誤新聞


 
 

[明報即時新聞網] 在國慶日報道「特首辭職」的嚴重錯誤報道,而且一錯再錯,

最終發出「更正及道歉啟事」,承認出現重大錯誤,應為「特首稍後將致辭」,記者亦承認打錯字,編輯部會檢討事件。 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和學者批評[明報]不專業,已失公信力。更有報章指出,[明報]多年前設立「更正與澄清」欄目,為報道中懷疑出錯的內容作出更正或澄清,每年刊登「更正與澄清」動輒超過一百次,而涉及新聞的報導約九十條,當中須「更正並致歉」達五十多次。

 

撰寫即時新聞的記者壓力很大,如無他人核對,忙中易出錯,尤其是電腦輸入中文,往往未能發覺是入了錯字。 但這類校對失誤皆多是瑣碎的錯字,非如亞視誤播中央領導人逝世的大新聞,應可糾正發佈程序減少出錯機會。 有責任的傳媒能[更正致歉] 的態度應可接受,無限上綱的將事件發漲是否過份政治化和另有用心?

 

但是重複將[致辭] 誤登為[辭職] 應是員工潛意識的正常反應。 [明報]最近的公開立場,有理由相信其管理階層極度不滿梁特首班子的表現,冀以傳媒影響力促梁特首引咎辭職。 在香港這緊密社會,大家都知道有什麽合適的賢能可擔任特首的職位,但現今香港的扭曲政治環境,那一位賢能任特首皆不能扭轉局面,祇能尸位素餐。 現任梁特首雖非最佳人選,但總好再花無謂資源和時間再適應另一短暫的新特首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