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荷花展覧 2023


 











香港寶蓮禪寺與園藝學會於623日至72舉辦盛世荷花·福佑香江2023香港荷花展蓮花亦稱荷花佛教常以蓮花作為超脫的象徵即出於世間而不染濁於世法蓮花的生長環境猶如菩薩在生死煩惱中生卻不受生死煩惱之苦一樣是清淨菩提心的象徵常常成為傳遞佛法的橋樑這是寶蓮禪寺首次舉辦荷花展展出400個品種近4,000盆荷花展場包括寶蓮禪寺天壇大佛及大佛公園

展期雖然只有十日背後卻是兩年的籌備工夫為了確認蓮花是否適合在大嶼山種植寺方早於2021年便開始試種600個品種最終選出約400個品種用於展覽包括娃娃蓮紅芍藥蓮少瓣紅蝶戀花等荷花主要來自南京武漢當中有數十品種約600盆的睡蓮今年初寺方再招募了150位義工種植荷花經園藝學會種植專家培訓後與凈因大和尚一同種植荷花


展覽期間寶蓮大會堂也舉辦荷花書畫藝術講座插花示範講座花藝工作坊荷花食療講座等多項活動荷花展還舉辦一連串豐富的節目包括茶席表演荷花書畫展攝影比賽等

蓮花和荷花很多會都會誤認為成一種花卉民間將蓮花與荷花統稱為蓮花蓮花有碧波仙子的雅稱據了解它是世間最久遠的水上植物之一生長史已有近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它開時和荷花非常相似有些地方將它們統稱為蓮花蓮花和荷花它們共同點就是都非常具有觀賞價值但屬性上還是稍有不同的形態和藥用價值方面也各不相同有五大區別

1屬性不同

蓮花素來有睡美人之稱屬山龍眼目植物花開時外形和荷花相似葉片浮在水面很漂亮荷花屬於睡蓮目植物

 

2葉子生長不同

蓮花與荷花的葉子生長習性非常不同雖然荷花也是睡蓮科的植物但睡蓮的葉子漂浮在水面生長而荷花的葉子則是挺出水面生長

 

3花型區別

荷花的花苞片較為圓潤蓮花則相對纖細些荷花的花高挺水面有時能高出水面1米多古人多以亭亭玉立來形容荷花的外觀蓮花的花大多都浮在水面上高挺一點的也是貼近水面

 

4價值區別

荷花可以食用基本上渾身是寶像蓮子蓮蓬蓮腸蓮藕等它的莖葉還可以入藥功能特別強大用處非常多蓮花的價值方面相對較弱只有花可以使用多用於泡茶或者製作香水

 

5美容養顏

荷花謝後會長蓮蓬又名蓮房蓮子可以清熱降火降血壓促進睡眠蓮芯還有很好的祛心火的功效,常吃蓮子還能美容養顏它還具有安神的奇效食用它對人體有益無害這一點是蓮花不可與之相比的




 

觀賞完荷花也順道參觀大裝修後重開的大佛,現在入內觀看也不收費,可見到殿內四璧皆是仙人祠位,最高收費是250萬元,不少名人也買了祠位。參觀後本打算在寶蓮寺貢齋,但餐價已提升至每位150元,非物有所值了。

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文章抄襲

 



 

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接連被上訴庭揭發於其審理兩宗案件的判詞內涉及司法抄襲」,絕大部分判詞內容均抄襲其中一方律師陳詞陳官亦因此遭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等嚴肅訓誡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有法官的判辭涉嫌抄襲是個別不幸事件有信心不會再發生,事件了彰顯香港法律制度有自我修正功能反映出優良的上訴機制


在文學、藝術及科學等的創作範疇上,抄襲是不能容許的,以保障知識產權。 但今次事件是判詞上的措辭,判詞的內容是最重要,判詞是否已表達公平、公正、公義的審判較文字的修飾更為重要。 相信陳官是絕對同了一方律師的陳詞,而且律師的陳詞理據清晰、文筆優雅及字字珠璣,陳官自己也寫不出這麽好的文章,故何不引用? 陳官也可能太忙了,為了快速批出判辭,故便作出抄襲的不當行為,但這並不影響審判結果,反而提升了法庭的效率! 如果事件以結果為目的,陳官只是造了輕微的技術犯規。

 

最近網上也有文章抄襲的笑話如下:

 



 

學生的辯駁當然是不對,文著作是不容許抄襲,雖然內容及材料是一㨾的,例如上述笑話中的狗描述,兄弟兩人的作品當然是一樣的,但文字卻不可以雷同,隻字不改。還記得80年代在發表研究論文時,偶會抄襲別人的文章,但定作些微改動,如文章中的地方、人物、時間、事件先後次序、用辭的藝術、推斷的結論等等,便可避開抄襲之嫌。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詐騙短訊

 

手機每天收到很多詐騙短訊,雖然通訊供應商已展示這類通訊是 spamfraud ,而我也隨即 block report 這些電話,但不法分子仍每天不斷用其他電話號碼傳送詐騙短訊,總之防不勝防,不勝其煩。這類詐騙短訊是由境外發出,港府也無法制止。 如想減少騷擾, 可以將手機設定為只接收電話簿內的朋友所發出的訊息,但在生活中仍有不少陌生的電話定要接聽,不能一刀切的封鎖。 其實,其他地方如美、加、澳等地也不停發生這些詐騙短訊,是資訊發達的產品,還是要機主謹慎,小心不要被騙。

 

香港隨着近年經濟下滑罪案上升20182022年的5年間就詐騙案拘捕逾1.2萬人反詐騙協調中心去年攔截到逾13億元騙款 其中去年拘捕4,112人,按年急升45%5年間涉欺詐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而被定罪的有1,404人;單計去年,分別有17242人涉欺詐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被定罪。至於今年2月實行的電話卡實名制則成效不彰市民每日仍收到大量詐騙短訊部分假冒銀行或機構發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擬就短訊發放人提供登記制度要求機構如以其名義發短訊前先登記冀年底試行,首先在銀行業試行,然後再考慮是否擴展至其他行業學者批評港府後知後覺相關案件屢次發生才想到要補救


電話卡實名制生效後,仍不時發生騙案。有學者表示,電話卡實名制比起以往「無王管」情況「叫做好過冇」,但假冒銀行或電訊商等詐騙電話及短訊已出現多時,港府才研究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實為後知後覺。他認為要有效打擊騙案,最有效始終是加強宣傳,提高市民防騙意識,港府亦應考慮提高罰則,以收阻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