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香港電影資料館20週年

 

















 

 

香港電影資料館1993年成立籌劃辦事處,自2001年啟用西灣河永久館址,至今已走到第二十個年頭。 回顧香港的電影歷史,電影業曾經在五十年代年產逾三百部作品,成績斐然。 蘊含這段悠長電影歷史的豐富資料林林總總,散落各處,正是資料館電影搜集工作的最大挑戰。 為盡快填補香港電影歷史的空白,電影搜集工作必須與時間競賽,有條不紊地把失散在世界的拼圖整合,逐片還原香港電影歷史及文化的面貌。

為了加深公眾對香港電影的認識,資料館多年來舉辦各式各樣的放映節目,有些以電影類型為主題,有些聚焦影人、電影公司,將電影藝術帶進社區,但鮮有談及資料館的一眾幕後支持者——捐贈者。 資料館藉著二十周年誌慶,以「搜集與分享」為題,策劃放映節目「尋.珍.記」,安排在四月至十二月內,分別在二十天舉行三十六部館藏電影的放映,期望與觀眾一同重溫這些銀幕經典,細味背後的「因緣際會」。 每場放映均由資料館同事分享影片的搜集故事,部分映後談更邀請捐贈者或業界友好分享所捐贈物件的「前半生故事」,讓觀眾更了解資料館藏品的「前世今生」。


 

香港電影的發行足跡遼闊,相信仍有許多以為失傳的影片遍佈世界每一個已知及未知的角落。 捐贈者馮秉仲先生曾比喻:未捐贈的影片就像「黃金變爛銅」,捐贈後則由「爛銅變鑽石」。 如今藉節目「尋.珍.記」,將1992年至2012年部分搜集而得的「鑽石」,分享予一直支持的捐贈者、影迷及研究者。館藏的每一格菲林和每一件藏品都得來不易,資料館在此感謝捐贈者一直以來無私的支持和奉獻,不但讓香港電影資料館在保存電影歷史和推廣文化的使命獲得各界的肯定,更進一步確立資料館在承傳歷史及守護電影文化的國際地位。

 

香港電影資料館館藏最早的劇照是[從軍夢] 192526年省港大罷工期間,香港百業凋零,電影製作停頓,影院亦一度關閉,攝於大罷工前行的[從軍夢],遂成1926年四套上映的香港故事片之一。 [從軍夢]又名[Join the Army and Live]是陳君超導演,盧覺非、 鍾俠卿主演的香港無聲電影,拍攝地點為利園山,是描寫軍閥之禍害,藉以歌頌人們熱愛和平的本性。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讚[東張西望] 電視節目

 


無綫電視資訊節目[東張西望]採訪唔少社會時事及民生等議題早前報道關於聾啞人士美華單位被保安阿娟佔據要露宿走廊事件隨即引起全城關注美華與90歲爸爸同住李鄭屋邨單位30多年該單位早年透過租置計劃買下美華的爸爸於2017年病逝後她才知道爸爸在去世前21天才立下新遺囑指令來自內地的屋苑女保安阿娟繼承遺結果阿娟獨佔業權,阿娟仲話係美華爸爸將單位送俾以報答喺生病期間嘅照顧仲話佢爸爸講過唔需要理會美華所以更將美華趕出單位。 四年來美華都係喺單位出面嘅走廊露宿美華早前更被趕出家門只能在街上流浪但仍每晚堅持回到家門口前睡覺阿娟曾經揚言自己為美華爸爸支付殮葬費及代還欠債而且在他生前都照顧得很好繼承單位對得住良心後來美華拿出提款紀錄證明自己曾出資單位約31的資金買樓而阿娟亦說話如果美華有出過1元買樓她就會放棄業權

 

[東張西望]與志願人士繼續跟進事件最近 事件有戲劇性嘅發展阿娟將單位鎖匙重新俾美華態度亦突然180度轉變指受家人指責,覺得有錯,故主動道歉然後再向美華90度鞠躬兼跪地認錯,更要求美華同住,否則她也和美華瞓街

 

不知道亞娟認錯的原因相信是美華父親於死前所立遺囑的有效性成疑是否當事人在昏迷情況下被迫立下 是否由於美華確可有出資買樓,故亞娟的口頭承諾便要執行,要放棄物業  事件定要法庭審判介定物業擁有權犯法的便要被罸。TVB定要繼續跟進幫助這個無助弱者免遭傷害

 

 

多謝[東張西望]為弱勢社群出面討回公道  TVB 一直跟進做得很好讓更多嘅老弱婦孺警醒人心莫測不要輕易接受小恩小惠以免上當受騙 但這類節目難免會開罪社會中某些權貴人士節目主持人的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威脅TVB如走鋼綫步步小心為營但請不要放棄堅持保衛社會上的公義

 

最近[東張西望] 又為正義發聲了 漁護署殺野豬事件引來不少負評明顯是正確的保障市民措施卻由於政府缺乏宣傳技巧事件被演變為屠畜惡行[東張西望]在節目中播出歌星李玟的母親及輔警被野豬襲擊的片段後廣大市民醒覺到野豬的危害性有需要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 基本的宣傳技倆是可方便政策的執行事半而功倍但事後的解說總是事倍而功半了  政府新聞處擁有龐大的新聞官團隊是否全不懂這基本宣傳法門而是冷眼旁觀事件發酵發難  非也還是新聞官多是黄屍採取懶理不合作的態度破壞政務的運作 政府整頓香港電台後也應革新新聞處了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城南舊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聯同上海電影博物館及上海電影資料館攜手策劃放映節目「上海典藏文學電影巡禮」,在11月於資料館電影院選映8齣由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改編自文學鉅著的電影,讓觀眾從不同角度欣賞上海電影對經典文學的演繹。  選了[城南舊事] 觀看,但非常失望,因電影沒有字幕,使我這不太懂普通話的觀眾對於電影中的對白真是靠估,幸好劇情簡單直接,自己勉強也可了解劇情。 但聾啞人士卻不能觀看了。電影資料館明顯是歧視聾啞人士,應要檢討其電影發送政策,每套放映的電影皆要配上中文字幕。
 
   

[城南舊事]文學作品是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説,描述女主角英子在二十年代北京城南渡過的純真童年,以及她最終跨越成長的時刻。[城南舊事]一書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林海音最具影響的作品。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

 

電影版[城南舊事]1983)雖大致按原著拍攝,卻沒有隨原著讓英子長大,完整地保存了她的純真。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飾演英子的小演員沈潔眼神純潔,對成人世界充滿好奇,將英子的天真爛漫、快樂無憂具體呈現。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獎項。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 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 20世紀20年代末,6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裏。 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 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 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 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 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尋找爸爸。 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於火車下。英子發着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

 

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

 

英子9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 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最後,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 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電影中的配樂是馳名的[南泥灣],  香港歌手 Anders Nelsson也以英文演譯此首曲,歌名為 [Respect].

 

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第三針新冠疫苗

  

政府為指定群組包括60歲或以上免疫力弱以及有較高風險人士等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暫時未知接種第三針後,中和抗體數目會持續多久,因為在疫苗歷史上,好多時都要打三針甚至四針,如認為打兩針就足夠是太樂觀。他又說,研究顯示基本上打兩針滅活疫苗(科興),抗體會跌得很快,如第三針是核酸疫苗(復必泰),抗體高很多,但亦會尊重別人的選擇。 他又說,現時香港的接種人口有4成接種接滅活疫苗(科興) 6成人接種核酸疫苗(復必泰),因此有很多滅活疫苗剩下,由於自己注射了兩針復必泰,抗體很高,故便注射了第三針科興疫 袁國勇說,數據顯示中和抗體越高,保護力越高,至於甚麼水平才足夠,暫時科學數據未知道

 

自己在三月時已注射了兩劑科興疫苗,因要在老人中心任義工導師,為了保障自己及長者學生,接種疫苗是負責任的行為。  當時只有科興疫苗供選擇,而且可以在家居附近的私人診所接種,既方便又免費,注射兩劑後皆沒有不良反應。 自己覺得中國研發的疫苗是基於中國人的基因、體格及生理而製造,應較適合中國香港人的體質。隨着復必泰疫苗的選擇,事實顯示復必泰的保護性較科興的好,而且有國家如澳洲及英國是不接受科興疫苗為免隔離的入境條件,對外遊可能帶來不便。

 

自己曾考慮第三針會溝針轉打復必泰以方便日後往英、澳探親。  早前隨着世衛建議可接種科興疫苗後,英國即宣佈接受科興疫苗為入境免隔離的條件,相信澳洲也會跟隨做法,因沒有原因刻意違反世衛的建議。 很多朋友注射復必泰疫苗後有不良反應,輕則些微不舒服,重則濕疹復發,但這些反應是正常的,因抗體越高,反應便越大,副作用也越多。 自己是長期病患者,恐防不良反應,故第三針繼續選擇了科興疫苗,接種後全沒不良反應。 心理上也已準備日後要接種第四劑疫苗。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民生書院校友日 2021

 




11月第二個星期日又是母校民生書院每年的校友日,按傳統在九龍城的校址舉行,下午是集體活動和週年大會,晚餐則由母校招待進食盤菜。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要取消聚餐及限制開會人數,故返母校參加活動的校友及家屬大減,氣氛也冷冷落落。 由於校友有代表在校董會,故能發揮了橋樑的作用,維繫了民生書院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及純樸校風。

 

 

民生書院正進行一項全方位的新校舍擴建計劃,包括翻新(重建)一座教學大樓,一座全新的中學禮堂及一個「全天候」冷暖泳池,整個擴建計劃需動用資金港幣25仟萬元。扣除教育局資助的中學禮堂建築費的61佰萬元及母校歷年來所累積的儲備金,餘額港幣15仟萬元將是母校要籌款的目標。 學校已籌得5千多萬元,餘款相信要賴銀行借貸及增加小學和幼稚園的學費以達成這校舍擴建公程。




重建的教育大樓已於2019底年完成,新的中學禮堂也預期於2022年底完成。我是1966年的畢業生。 1966年已是52年前,而我們的同學相識更可達60年,因有同學如我自己,在小學時已入讀民生書院。 1966年畢業的同學有3班,約120人,但在香港的只可找到10多個,大部分同學多在美加定居,因為1967年的暴動使很多同學在1968年便往美加就讀及定居下來。 過往幾年,很多退休了的美加同學回港,多選擇在11月初,除了天氣較好外,校友日也是他們回歸、聚舊、回憶的目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