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2022年大紫荊勳章

 


今年獲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頒授勳銜和嘉獎人士的總數為889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最多的一年。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今年獲授勳銜及嘉獎的人士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和背景,為香港在不同范疇作出重大貢獻,惠及社會各個領域。今年獲頒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的共7人,他們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張宇人、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李義、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廖長城、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港區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

我和我的朋友對吳良好的名字很陌生。 相信他肯定是愛國人士,但我們卻記不起他的愛港事蹟。查看記綠,吳良好先生是中國大陸及香港企業家,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金威集團主席浩亨集團、中科納米技術工程中心,涉足多個行業包括房地產高科技農林業及金融業等。他是香港太平紳士、香港友好協進會副主席及香港義工聯盟執委會副主席,並獲頒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金紫荊星章及銀紫荊星章。他曾發表聲明,强烈譴責美國所謂的制裁,亦曾接受央視採訪, 呼籲全港向暴徒同亂港勢力說」。

至於頒勳儀式,李家超的勲章相信是由終審庭大法官所頒,又或者可以省卻李家超這部分。中央官員不應參予這純香港本土的事宜。

 

重整後的立法會浮現了不少陌生的面孔,是愛國愛黨的親中機構代表,相信日後的授勳名單也會加入這類人士。冀望他們更要愛港,為香港作出重大貢獻,被廣大市民認同。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香港故宮博物館


















 參觀了香港故宮博物館印象十分好,不覺得它是北京故宮的分店,而是具香港特有氣質的中國文物展覽館。 國家無條件借出北京故宮博物館900多件珍貴文物,香港故宮博物館以嶄新手法展示,在9個展廳呈現不同專題的中華文化瑰寶絕大部分藏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公開亮相,包括了宮廷生活、 藝術收藏、 古代書畫瑰寶、 香港藝術收藏、 清代帝后肖像、 特別展覽、 珍藏陶瓷、 故宮建築、 多媒體設施和互動裝置。

 

自己非文化人,不懂欣賞陶瓷、書畫、雕刻、珠寶等藝術寶藏,故參觀博物館,多是走馬看花,沒細心品鑑,更好像劉姥姥入大觀園,歎為觀止而矣。 因入場費便宜,故參觀前沒有做功課,場館又沒有介紹9個展覽廳的特色及參觀策畧,只是供給場館的地圖乙張。 當天,訪客眾多,自己隨意由樓下往上行,到了5號館後,便誤以為頂層的6-9號館是要額外收費,便停止再往上行,誰知只是8-9號館是額外展覧,故漏了參觀6-7號館。當天,館內沒有足夠人員解釋展覽佈局,使參觀者未能盡興。

 

香港故宮博物館從提出到落成開幕,如期在五年內完成,是有賴內地建築團隊的效率、北京故宮在藝術和策展上的支援和指導、及最重要的是能繞過政府立法會的財務審批。西九文化區的規劃中,原本並沒有這座文化館,在緊絀的財政下,要加建一個大型項目非要政府撥款不可,而審批過程需時經年,但林鄭政府得香港賽馬會的巨資捐獻,全資興建故宮館,而政府又誇口故宮館可以在自負盈虧的原則上運作,無需政府的資助,故工程便可立即開始,不需立法會批準。但自己覺得,故宫館的經常性開支很大,單是展品的保險費及行政費已不菲,單靠香港市民的入場費而達收支平衡,絕對不可能,更何況香港市民怎會不斷入館參觀? 大眾的文化設施是難以自負盈虧的原則上運作,故宮博物館如是,西九文化區也如是。 康文署下的博物館還不是由政府全資管理,納稅人付款? 相信來年政府定要再注資支持西九文化區等項目。

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飴館及香港故宮博物館,在台灣還有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臺灣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是古代中國藝術與漢學的研究機構,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的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它的前身是成立於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48年遷往臺灣,1965年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為數近70萬件文物與藝術作品, 藏品時間涵蓋新石器代至今,長達8,000年。

 

有一奇想, 如果香港故宮博物館也可以向臺灣故宮博物院暫借文物品展覽,香港則可成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展覽中心,讓世界人士可以分享中國藝術的浩瀚及深遠。 但這當然是痴人說夢!台灣怎麼會讓自己的寶藏置放於中國大陸,因恐防展品由於政治原因而被大陸充公沒收。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燈柱推廣活動





 

有團體去年國慶前向路政署申請於元朗粉錦公路和錦田公路沿途燈柱掛約1,200面國旗,共掛20天,收到路政署約14萬元的帳單後繳付相關費用。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撰文為當事人抱不平,引起各界關注。自由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李鎮強取得帳單跟進,提到每面旗政府每天收6元檢查費,所以1,214面旗/的每日檢查費加上1,990元申請費,合共逾14.7萬元。

 

Skip

李家超得知事件後,向有關部門了解,並已經指示豁免相關費用,又要求有關部門制定有效和適當措施,避免同樣事情再發生。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重視推展愛國主義教育,一向積極推動民間團體及市民在尊重國旗、區旗及其圖案的前提下,共同慶祝國慶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或其他特別日子,以表達愛國情感。

 

路政署則表示,任何人士或團體如欲在本署轄下的路燈燈柱上懸掛旗幟,如私人機構用作活動推廣,均可向署方提交書面申請,並提供有關資料,以供考慮及按實際情況徵詢相關部門的意見。按照現時政府收回成本的收費原則,路政署需向申請人收回路燈維修承建商在旗幟懸掛期間進行巡查工作所涉及的開支。其後,路政署收到要求署方酌情豁免上述費用,路政署會盡快通知該團體退款的安排。

 

屈穎妍對當局這次的迅速反應很開心,「我覺得最開心就是,我們見到我們的速度就回來了,好像整個政府都上回軌道……….兩天就已經解決了個問題,這個都是一個好現象,不單止解決了現有的問題,亦都解決了將來那個制度的問題,這個正正印證了,其實我們的公務員系統,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差的」。

今次事件可以快速地解決是由於議題觸及愛國情懷。一年一度慶祝國慶本是港府的基本責任,現有民間組織出力出錢助慶,港府怎可以乘機抽水?這類愛國活動的大事大非,中央也會關注及需要時出手。還幸,香港的傳媒仍可以發揮監察政府運作的功用。

 

相反地,路政署對於在燈柱標貼廣告的商業活動卻置之不理,一派典型的尸位素餐作風。九龍城警署旁的天光道,燈柱經年掛滿地產經紀的賣樓/招租的廣告,印有經紀的電話號碼。路政署可以憑標追究經紀,控以非法貼標之罪。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網媒虛假報導

  

在現今科技支持下,網媒的威力是不容忽視,更要多加利用以能在短時間內推廣政策、增加收視、擴大視群及美化形象。 但網媒可以興邦,也可以喪邦。 蓄意捏造假網上新聞以圖誤導群眾而達一己之慾終會被揭破,輿論的壓力會另造偽者崩潰,難以翻身。

 

最近香港網上有兩則網上虛假報導,使人深省。

 


社交平台專頁「各位我係王俊彥」上周六發文,引述「消息人士」稱林鄭月娥及丈夫林兆波現身英國倫敦機場,疑似轉機,但在帖文中加入「無圖無真相」、「但可信」等標籤。其後有傳媒引述消息人士指,上周六晚目睹林鄭月娥出席在沙田大會堂舉辦的活動欣賞粵劇,更有傳媒引照片指林鄭當晚曾與馬時亨在後台合照,但王俊彥死撐,
指後台照片是截圖。 但翌日星期一林鄭在港出席政界研討會,而港鐵前主席馬時亨確認與她同場觀看粵劇,並有相佐證。


事件醞釀多時,王俊彥及其團隊終就事件道歉,承認處理欠審慎就「僅憑單一消息來源,未有作進一步核實,處理有欠審慎,核實不足」致歉,撤回相關帖文;又承諾往後將以更嚴謹更謙卑態度,處理所有新聞資訊
。 王俊彥的誠信及公信力已全破產,再不能在要求真實報導的傳媒界立足了。

 

日前天水圍某麵店掀起性騷擾疑雲,一對情侶食客指摘店內一名男侍應借傳菜之便,三度以「下體」頂向女食客背部,蓄意「抽水」,故將其放上社交平台公審。惟經涉事店家公開當日閉路電視(CCTV)片段後,大批網民就情侶未理清事情原委,擅自公開該名店員的相片,令其蒙受不白之冤,故將兩名男女大肆「起底」,將他們的相貌及電話等私人資料公開。該對情侶向媒體表示,收到大量陌生來電及手機訊息,均是就事件對他們的謾罵。另外,更有傳該對情侶的工作單位亦因事件而將他們辭退。兩人亦疑不堪壓力,終於就事件致歉,並指已主動聯絡店方溝通,望能平息事件

該對情侶因事件而被網暴,進而影響日常生活,是咎由自取,是屈人的代價,是自食其果,恐怕是他們意想不到的。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魯班先師誕










 

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先師誕,很多三行工人及機構都會在這天到鲁班廟拜祭這位祖師。據古籍記載,魯班原名公輸班或公輸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一名技術高超的工匠,他設計的工具(如墨斗和曲尺)和法則被後人沿用,促進了建造業的發展,後來從事有關行業的人都奉他為祖師。 今年的魯班誕由於疫情關係,沒有隆重的拜祭儀式,只是在鲁班廟有簡單的燒豬供奉祭祀及派燒肉儀式。

 

西環青蓮臺的魯班廟,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建於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屬兩進一院式的建築物, 由當時香港三行 (木工、打石和泥水)的同業人士所集資興建,根據廟內石刻所載,合資捐建的人超過1172名。廟內設置多量雕刻塑像、浮雕及壁畫,供奉五位神祗,魯班先師位於第二進正殿,左方是財神,右方是張皇爺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 廟祝若心情佳,偶和訪客介紹魯班廟的歷史,及講解廟門的對聯[東魯繩規遠垂萬世  北城俎豆永薦千秋之意義。 [(音早是三行墨斗工人劃線用的器具。

 廟旁建有[廣悅堂公所]及漢華中學舊址,學校已被香港大學收購及改建為學生宿舍。[廣悦堂公所則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兩層的建築物,上層是廣悦堂的辦公室,下層將改成建築工具博物館。青蓮臺是早期富商李陞在堅尼地城興建,和學士臺、太白臺、桃李臺及羲皇臺統稱為堅尼地城五臺,名字源自李白。

 

喜好行山者往魯班廟可從中環大會堂乘13號巴士在旭和道巴士總站下車,轉入克頓道上行20分鐘便到達炮台山。山上廢堡壘遍佈,多頹垣敗瓦,地下室陰暗潮濕,氣氛獨特,有幾分神秘感,是旅行和野餐燒烤的好去處。  炮台山下便是龍虎山,是附近居民的晨運熱點。龍虎山腳是蒲飛路巴士總站,隨路標往西營盤的石級往下走,約十五分鐘便達青蓮臺,沿途樹木成蔭,涼風陣陣,何懼炎夏!。

 

  

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消費券計劃

  

新聞報導梨朩樹邨有多名長者由於長期不在香港或提早取回强積金而被取消領取消費卷的資格,覺得對這群在港數十年的弱勢社群不公平及不公義。他們沒有移民,祇是由於工作、疫情或家庭團聚而暫居大陸。政府表示,明白部分登記人的情況可能在提交申請後有變,例如已回流香港多年。因此,若個別收到有關短信的登記人認為自己並非已永久離開,或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可按短信所示以書面提交申述。秘書處會考慮他們提出的理據和證明,覆核其資格。

 

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指出,第二階段消費券計劃的資格準則列明,除了年齡和居民身分,登記人也須符合「沒有已永久離開或意圖永久離開香港」的要求。在審核登記人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時,秘書處會考慮登記人曾否根據強積金法例以「永久性地離開香港」為由提交有效申請,以在65歲前提早提取強積金或職業退休計劃下的利益。

 

自己認識不少移民外地的朋友,於2019年黑暴及2020-2022年今並沒回港,但6月時剛回港辦事,皆能成功申請消費卷,有的更是長居大陸或外地,回港只是揾着數。秘書處難在短時間內審核每位申請者的資格,故便放生了精靈的一群,但抽出了弱勢的社群。社會的聲音是不要為難老弱傷殘的一族了,消費卷對他們而言是雪中送炭,但對於離港移民的一族,消費卷對他們而言只是錦上添花,應該嚴加覆核。

其實,是否永久離開香港可以從入境署的電腦記錄一覧無遺,現今的科技可大大幫助資格覆核的程序。

10

 

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公務員加薪2.5%

 

政府提出本年度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2.5%,多個公務員團體不滿,部分曾稱要約見特首李家超。公務員事務局長楊何蓓茵表示,薪酬調整是考慮6大因素:薪酬趨勢淨指標、香港經濟狀況、政府財政狀況、生活費用變動、職方對薪酬調整要求、公務員士氣。2.5%是平衡多項因素後的結果,並指過去一年本港經濟面對複雜環境,今年首季本港經濟在疫情下嚴重受挫,未來仍有不確定性。從長線來看,公務員薪酬與私人市場並無太大落差,公務員服務社會有滿足感,加上崗位穩定,所以不擔心人員流失的問題。

 

楊何蓓茵再致電四大公務員中央評議會解釋加薪安排,引述部分工會稱雖然失望但對政府決定增加理解。多個公務員團體昨態度軟化,未正面回應會否再有行動,部分稱不想公開談論加薪。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認為,薪酬趨勢調查淨指標為低層2.04%、中層4.55%、高層7.26%,目前建議加幅已高過調查的低層水平。她表示,私營企業中高層薪金加得多,是因為去年不少中高層人士移民,企業要大幅加人工挽留人才,報告調查期間情況特殊,而相關情況未必適用於較為穩定的公務員。加幅已全盤考慮所有因素,很難高過2.5%

 

第五波疫情下經濟受打擊,政府預期今個年度會有500多億元赤字,而2.5%的加幅已需68億元。 2021-2022年的CPI(A) 增長是2.4%,而202256月的通脹較高,故政府提議的2.5%增幅是接近通脹。 

 

中國大陸在英美等國的制裁及新冠肺炎肆虐下,經濟滑落,故公務員便遭減薪。香港有政治聲音要求香港公務員也要跟隨祖國,減薪共渡難關,而立法會也不會批準超過2.5%的加薪幅度。如果加薪議題有爭拗,立法會將會也考慮減薪的方案,而政治化的討論或會導至凍薪的妥協結果。

 

習主席在71回歸日希望香港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如果公務員團體為加薪問題而激烈反抗政府的決定,這又怎是和諧穩定? 幾個公務員團體突然口風一轉,表示唔再就加薪事件評論,相信是政治妥協,接受了「和諧穩定團結」的重要性。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極端政治取態

 




文壇巨匠倪匡逝世,享年 87 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表聲名,全文 89 字,表示對知名作家倪匡逝世的消息表示惋惜,聲明提到,「倪匡的小說受到廣大香港讀者歡迎,亦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他雖然離開了,但相信喜歡他作品的人會懷念他。但就導演羅啟銳的離世,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稿文則有 282 字,聲明提到,羅啟銳對本地電影業貢獻良多,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文藝氣質濃厚的經典電影,作品獲得極高評價,更揚威柏林影展」,又讚揚他「透過政府推行的措施積極推動及支持香港電影業發展,他的離世是香港電影業的重大損失,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羅啟銳是香港導演及編劇,和其女友導演張婉婷一齊創作、製作、拍攝、導演、監製了多部香港膾炙人口及獲獎的經典電影,包括《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話》、《七小福》、《八兩金》、《我愛扭紋柴》、《宋家皇朝》、《玻璃之城》、《北京樂與怒》、《歲月神偷》等。羅啟銳導演的作品多滲透濃厚的香港本土情懷,題材涉獵廣泛,穿越古今,以樸實的情愫表達華人社會對愛情、親、及友情的態度。

 

 

 

 

美藉的倪匡出生於中國上海,是香港科幻小說作家、編劇、節目主持人、評論家,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寫作範圍甚廣,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說系列外,亦曾寫作不少的靈異故事,以及少量武俠小說、偵探小說與情色小說等。作品包括衛斯理 、原振俠、女黑俠木蘭花等。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1957年由中國大陸逃至香港,自此從未踏足過中國大陸,1992年移居美國三藩市,2007年返回香港。

 

倪匡的反共立場鮮明。他透露香港主權移交前,曾經獲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邀請到中國大陸游覽,他說可以組織一個稱為「反共作家回國考察團」的組織遊覽,之後就沒有下文。倪匡曾多次公開評論香港時政,說自己不相信「一國兩制」,形容這個制度只是共產黨說了算,又稱「愛國必須反共,反共才是愛國」倪匡生前在2019年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承認其科幻小說《追龍》中的大城市就是香港,而香港消失的優點就是自由,他又形容言論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又說逃到香港後自由自在,最終能有60多年的自由生活是撿回來的幸運

在文化娛樂的層面上,倪匡的成就及影響力較羅啓銳出色。後者是香港電影業的人才,但前者卻是全球華人知曉的文壇奇才,而他們死後的媒體悼念文章也反映出倪匡被文化人士所讚頌程度是無可比擬的。  政治遊戲的代價是可以很大。 50年代受過大陸共產黨迫害的倪匡,在香港作出反共宣言現今的政權是不可能被接受,故政治正確的港府也不能讚美這反共份子,只能低調惋惜其死亡。 常有明言:體育、文化、藝術是不應存有政治、宗教、種族、性別的篩選,但俱往矣,政治因素已凌駕所有的考慮,[有容為大] 的精神已難存在。

 

 

香港回歸 25 周年,張學友亦拍片祝福,但片段遭刪除,有傳是因為學友用廣東話及未有提到「祖國」和「回歸」字眼,還在片尾說「香港加油」學友對於傳聞發表聲明,自言是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作為藝人不涉政治是其基本原則,更稱自己在香港出生、長大,也希望在香港老死,相對香港最輝煌的時刻,現在的境況差強人意,正是需要努力加油的時候,聽過「北京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等,但「香港加油」卻因為一些犯了錯誤的人用過,成為了「禁語」,令他無法理解。他會本 身為中國人在大家監督下,繼續努力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歌手

 

網民有言論自由,不足為奇,但國家官媒應有判斷是非的責任,不應聯想過多。張學友不是「黃絲」藝人,也沒有同情黑暴的前科, 沒提「國家」,因他不是政治人物,更不是革命歌唱家,沒理由要求他在祝賀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時,也要國家前、國家後的。 「加油」是一個何其普遍和慣用的詞,全球的中國人也常說,英文也意譯為add oil,極端的政治取態是矯枉過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