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古事尋源

 


明窗出版社發行了「古事尋源」的香港歷史書,介紹了香港重要的古事,重現早已被遺忘的香港歷史片段,寫出殖民地以外的香港古事。

香港的歷史是不應從殖民地的「1841年開埠」開始。我們閱讀香港的視野,不應該受限於殖民地時代,而應該可以再探索悠久的、殖民地以外的部分。是的,香港歷史非常悠久,遠遠不止1,300年,可以回到500年前的屯門陪着葡萄牙人探險、200年前的赤臘角和張保仔乘風破浪,還要到殖民地界線以外,還未成為新界的新界,回到元朗的奴隸制,在深水埗劃國界的事,回到寺廟的信仰、文化、歷史及功能。

香港的古事分作以下的部分:

 汪洋大盜 :張保仔。

古制古法 :法制衝突、妹仔由來、跨國犯罪集團、打官司。

保衛家園 :械鬥、港式城堡、北區之戰、本土英烈。

港古文化 :港式餐桌、港女、眾籌、美人魚。

土地解謎 : 屯門、茅湖山堡、地皮、深水埗、賣豬仔。

探古尋廟 : 洪聖廟、天后廟、關公、太平清醮、玉虛宮、侯王廟。

 

書中的古事有根據夏思義博士  (Patrick Hase) 所研究的史實而作,他强調其書寫的歷史正是消失中的歷史。夏思義Patrick H. Hase)博士,已婚,有四個子女,特別喜歡研究香港圍村、歷史同文化的嘅學者。他於英國出世,在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70年代到香港任職政務官,能操流利的廣東話,曾任沙田理民官、政務專員、社會福利署副處長。1996年提早退休,繼在香港大學教書,及在嶺南大學教歷史。退休後,他在大埔林村買了村屋,繼續生活在他所喜歡的香港,做他喜歡的鄉村研究,變成新界史專家。他說:「香港呢,我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我知道我是英國人,但我不覺得我是外國人。」





雖然夏思義所認識的香港已改變,他的太太也在10年前決定先回英國生活,所有家人都在英國,但他仍未想離開,因在英國沒事可幹會很快死,所以最好留在香港。但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香港不是一個生活舒適的地方。「我知道最後我要回英國,完成手上的研究,等到需要用柺杖的時候,便會全身而退。但我很不捨得,心底不想回英國。我在這裡生活得很開心,做我喜歡的事情,住在我喜歡的房子,住在我喜歡的村落。上帝把我召喚到這裡來,所以我來到這裡。」他於2020年也返回英國了。

謹此,祝夏思義身體安康、萬事如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