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獲推薦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科大會自資 20億元在清水灣興建一座醫學大樓,政府目標是2028年迎來第一批50名醫科學生,預計 2032 年有首批畢業生開始實習。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3間醫學院,期望新醫學院能利用北部都會區教育城的策略性優勢,除了增加本地培訓醫生人數外,更引入良性競爭,與現有 2 所醫學院共同發展,提升醫療服務、科研及醫學教育水平,協助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
自己覺得香港已有两所醫學院,再另開設另一所醫學院是不符成本效益,何不在現今的两間醫學院加大設施,增加醫生學生人數還不是較經濟及快捷。 但相信現今兩醫學院的設施已不能大規模地增加學位了,倒不如另起爐灶,興建另一所新醫學院,才能澈底解決長期醫生短缺問題。近年來,移民加拿大及英國的港人,特别是退休人士,多回港就醫,因為英加沒有私家醫生,但難約政府醫生睇病。但在香港,除了政府醫院及診所外,只要你有錢,便可覓醫求助。近年這些回流就醫的港人也加大了香港的醫療負擔。
科大是較浸大及理大更適合興建第三間醫學院,因除了自資20億元外,更可以有地興建一所臨時的醫學大樓,可以在三年後便可收學生了。有意見指科大缺乏醫療教學經驗,但這傳統方法規劃卻可能會局限創意,科大沒有傳統的醫療學科反而具優勢,因第三間醫學院將會注重科硏的發展。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會開始全球招聘院長,又提到已有 6 位臨床教授到任,並在傳媒提問下,介紹其中一位曾任澳洲國立大學的教授。葉玉如又提及,已有 36 位學者簽署加盟意向書,當中很多都係來自香港。相信港府已提早知會科大可以興建第三間醫學院,故科大可以提早起步招聘教職員。
以往,有不少香港畢業後的醫生移民他國,但科大醫學院將以「第二學位」課程收生,畢業後留港服務的機會較高,加上香港醫療科技水平領先,有望進一步吸引他們留港。 但可考慮是否對收生條件設限。 若醫生在學期間接受政府資助,畢業後須強制在當地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作回饋,此做法合理且值得考慮,有助解決本港醫療人手不足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