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2025傷健同心樂韻情慈善音樂會

 




















香港復康力量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協同「苗圃行動」及「極地同行」舉辦了2025年的慈善音樂會,表演團體包括香港力量中樂團、香港陽明樂社及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港島(海歌) 藝術團。當晚除了傳統的樂器演奏、輪椅舞、鼓樂外,更有演唱、手語歌演出。 復康中樂團手語歌組聯同極地同行手語組以手語歌演繹兩首歌[] [獅子山下] ,並由中樂團伴奏。

 

 

香港復康力量於1995年成立,為香港註冊的慈善復康服務機構,最初的服務對象主要為肢體傷殘人士,及後擴展至聽障人士、長期病患者及精神病康復者。組織亦致力改善復康政策,推動香港發展成無障礙城市,現時其職員中,有很多屬殘疾人士。其理念是:推動傷健共融,締造平等機會;使命是:激勵殘疾人士發展,培訓殘疾人士,建立正向思維,推動社企發展,鼓勵自力更生。

 

機構設有[殘疾人士就業培訓中心],讓學員接受專業培訓,為積極就業。香港復康力量每年均籌辦大型慈善籌款活動,推廣傷健共融與平等的信息、表揚他們的自強精神,籌集所得的資金用以推動殘疾人士職業培訓及公開就業。 2017年成立了[香港復康力量中樂團,旨在推動殘疾人士發展中樂,使他們得到身心健康,提高自信心從而融入社會。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緬甸大地震

 





 

緬甸發生規模7.9級強烈地震是該國繼1912年規模7.9以來最強由於建築物缺乏耐震設計2大城曼德勒在內多處建築物倒塌已導致至少萬人死亡面對如此慘重災情向來少與外界互動的緬甸軍政府也罕見向國際求援美國總統特朗普則第一時間表態表示美方將提供協助但美國大削對外援助恐影響救災自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USAID)援外計劃有83%5200萬美元遭到取消經費捉襟見肘曾負責天災救援以及人道協助的前USAID資深官員說這個體系已經搖搖欲墜缺乏迅速救命的人力和資源以往能在天災發生24小時內迅速派出救難團隊如今搜救犬重型機具都被削只能交給還有簽約的民間搜救團隊負責

 

 

這邊廂香港特區政府救援隊一行51人在短時間內已抵達緬甸災區協助搜救搜救隊由保安局消防處入境處和醫管局組成本著專業及救人至上精神希望為受災人士帶來希望和支持今次緬甸地震的災情涉及人數相當多涉及的地區範圍也相當大需要龐大搜救能力爭分奪秒拯救生命國家地震局亦即啟動境外地震應急響應機制國家的救援隊亦已成立連同特區救援隊協助地震災區的搜救工作如有需要香港可安排第二梯隊增援從事較長時間行動亦有替換的方案

 

香港救援隊在2023年土耳其拯救行動後進行了很多演練和準備工作今次救援隊共51包括41名消防4名保安局人員兩名入境處人員醫管局兩名醫生和兩名護士以及兩隻消防搜救犬帶備大約9噸物資包括生命探測器搜索工具衛星電話無人機等今次挑戰與土耳其拯救行動未必完全一樣上次天氣寒冷但緬甸炎熱醫療方面需要特別關注可能有其他情況出現形容是最大挑戰因此藥物和裝備都有適當調整

 

特區政府已從賑災基金預留3千萬元作為緊急賑災項目之用並正與本地救援機構緊密溝通落實具體賑災計劃務求為災民提供適切援助協助他們渡過難關早日回復正常生活

 

2023年土耳其拯救行動後香港再在國際人道舞台上再顯光芒拯救人員以無懼挑戰的精神在救急扶危的大前提下展現迅速專業無私勇敢是香港的驕傲政府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愛心更遠勝第一大國的美國

 

美國特郎普總統的拯救美國經濟措施包括徵收關税減對外國援助削聯邦政府延長國債還款期限等等目標可以理解但手段卻太偏激急進及專橫了定會引起 backfire現在已開始現眼報了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葵涌貨櫃碼頭

 



 

李嘉誠的長和系以天價售賣其全球(除中港) 的碼頭予美國財團,引起中央的不滿,更有人唾罵他為賣國賊。現不知事件的發展最終結果,是否會印證李嘉誠全退出中港市場,盡毀其愛國商人美譽,甘願淪為愛財商人!

 

其實葵涌貨櫃碼頭生意淡薄,貨櫃生意已被李嘉誠擁有的深圳鹽田港貨櫃碼頭所吞掉,故李嘉誠對香港的貨櫃事業也沒有興趣安延殘喘下去。 長和年前已為旗下在葵涌碼頭的和黃物流中心謀出路,申請改建為數據中心,可惜不獲批準。 相信政府仍然維持葵涌貨櫃碼頭為物流區域,不會更改土地用途。

 

早前葵涌貨櫃碼頭有新動向了貨櫃碼頭大業主之一九倉公布正在碼頭興建495.93萬方呎新型物流中心目標於2027年上半年完工假如另一大業主長和也跟隨葵涌貨櫃碼頭有望轉型成為物流城。 九倉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形容本港港口市場是「輸家」,但指出現代化巨型物流中心有較強競爭力,而就近碼頭的物流中心,競爭力更勝過位置較遠及規模較細的物流中心。 九倉投資額達50億至60億元,但吳天海解釋項目優勝之處是不需要補地價。

 

 

政府尚有兩幅位於葵涌貨櫃碼頭南路物流地未批出,可建樓面分別達213.1萬方呎及122.7萬方呎。假如長和順勢變陣,加上尚待批出的物流中心用地,葵涌貨櫃碼頭在未來十年有望轉型為新型物流中心。

 

但是葵涌貨櫃碼頭的低用量始終非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多年前已有工程界人士提議在葵涌貨櫃碼頭全興建住宅,規模相當於16個美孚新邨,若香港貨櫃業務持續衰落,相信政府會考慮䆁放部分貨櫃嗎頭的土地作為住宅用途。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公立醫院收費改革

 


 

 

公立醫院上次收費調整是2017年。八年後的今年,政府檢討了公立醫院的收費推出了相關收費的改革方案包括:

*急症室診症費用將由現時 180元加至 400 但屬第一二類分流的病人即危殆及危急病人可獲豁免收費。

*急症病床住院收費每日為 300 ;療養、復康及精神科病床,每日收費為 200元。

*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設標準藥費,每項藥物分別收費 20 元及 5 元,每次最多取藥份量為四星期。

*門診服務的普通科門診每次收 150 元,專科門診費調升至每次收250元。

增設每人每年一萬元的收費上限,適用於除自費藥物以外的收費項目,預計約7萬名因病情需要經常使用醫院服務的重症病人會受惠。

*引入按項收費,例如放射造影「三級制」,即基礎項目如最大量的X光檢查等會繼續免費,進階項目 $250、高階項目如磁力共震等 $500;病理檢驗方面,基礎項目例如血紅素,肝功能等繼續維持免費,進階項目 $50,較高端項目如涉及基因檢測等收費200元。

 

現時公營醫療系統面對4大困境,包括基層和專科的系統失衡;「多輕症塞急症」的資助錯配;服務浪費包括部分造影服務毋須付費;輪候時間長造成求過於供等。盧寵茂指,收費改革方案有五大原則,包括:

*政府對市民健康的承擔不變、不減;

*能者、輕症者應該共付,擴展及提升共付機制及比率;

*加強對貧、急、重、危疾病人的保障,減少浪費;

*維持高度資助,整體公營資助率目標維持在九成;

*改革會循序漸進,目標五年內達致目標,調整將於 2026 年推行,其後每兩年按既有機制檢討收費水平。

 

香港的醫療系統較其他西方國家總體上更是優勝,除了收費便宜外,市民可以快速獲得醫生照顧,但在加拿大及英國,除非你患上急症,否則你不能約見家庭醫生,故這些年來,很多移民外國的港人,特别是退休長者,皆回港就醫,使香港的醫療系統更是百上加斤,不勝負苛。覺得移了民的香港居民,已是外藉人士,又再沒有承擔香港税收的責任,故不應繼續享有香港市民的福利,包抬醫療、房屋、生果金、2元交通費、醫療卷等等的補貼津貼。  既是外國居民,在香港就要付外地居民的費用。

 

在財政巨赤及人口老化的環境下,港府再不能繼續支撐現在的平價公共醫療系統,故改革是無可避免了。 自己贊成及支持今次政府的改革方案,但政府要確保低下階層的市民繼續擁有醫療安全網,有需要時可以申請財務援助或豁免,不會因貧窮而得不到醫療服務。

 

高興看見政府出招限制每次最多取藥份量為四星期,這對長期病患者會帶來不便,但卻可減少藥物浪費。現在不少公立醫院病人棄置大量的過多藥物,更有藥房收購這些過量或過期的藥物,實非安全的造法。現在政府醫院配藥已要輪候多時,當要減低取藥份量為四星期時,配藥人流將會倍增,配藥時間將會難以接受,故政府要相應加強藥房服務,例如延長藥房開放時間、自費的藥物運送服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