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新世界集團要狂賣資產還債,相信在中資的支持下新世界集團可以成功融資免清盤,但集團的元氣已大傷,能否恢復也成疑。上月,有傳聞指楊受成的英皇集團欠債166億要變賣資產及藝員;林建岳麗新集團欠下巨債面臨清盤;向華强及鄧成波家族也傳財黜。最近,鋪王投資老手的陳秉志及黎永滔也要被申請破產。
上世紀70-80年代是香港的黄金歲月,工業發達,社會欣欣向榮,人民富起來,但隨着經濟轉型至內消費的地產行業,在港府採短視的高地價政策及在地少人多的環境下,地產業蓬勃,樓價節節上升,造就了不少富豪,而政府稅收也大增,但工業卻從此沒落。
當瘋狂樓價的泡沫經濟爆破,税收便大減,不少大富豪的資產也大大縮水。 香港樓價從2019年的高峯緩緩滑落了约三成,不少以前以地產致富的商家也陸續財困而以破產收場。
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香港融入深圳發展大西北後,大量土地,包括深圳一帶,將會被發展供港人所用,樓價再被炒高的機會很微,地產業光輝的歲月也應成了回憶。 經濟已開始轉型至科技及金融等外向型產業,港人的財富也將轉移到此類企業家,但要需時間成型,過度期間香港的經濟仍是滯呆的。
財政司長陳茂波最近預料,本港第三季經濟會繼續增長,但增長勢頭、尤其於出口方面不及早前。陳茂波又說,由於印花稅收增加,預料2025/26年度的經營帳目或有機會錄得盈餘。他預料美國下半年開始會減息,雖然速度及幅度不及預測,但亦會對營商環境及資產市場有幫助。不過,他稱政府要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及加快工程,加上賣地表現未回復,料本年度綜合帳目仍會有赤字,惟強調政府財政穩健。
陳茂波任了三屆財政司長,屬濫竽充數之徒,故港府財政便轉盈為勁虧,只靠借貸度日,但其不學無術之性格,卻以數字遊戲來掩飾財赤問題,把每年籌得的債卷數目撥入每年的收入項目,更狡辯為財政穩健。雖知,債卷到期時要還款的,還不是要舉債還債,像美國一樣,債台高築,難復清白之身。但到時這已不是他的問題了! 市民明白黑暴及新冠肺災期間帶來的低沉經濟是無可避免的,但他放寬社會福利及狂亂派錢的動作則是難辭其咎,更大話連篇,誤導大眾。
經濟稍有反彈,便沾沾自喜,但這是中央挽救香港的短期手段,把北水南調及放閘大陸公司來港上市,但這非長遠促進經濟之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