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永不承認二次世界大戰的惡行,更企圖竄改教科書,誤導日本年青一代,不需為惡行引咎。 相反,德國政府早在上世紀已承認發動二次世界大戰之錯誤,更賠償予尚在生的猶太戰俘。
德國人的素質遠優勝日本人,是有智慧、責任、自律、效率及文化的民族,但嫌太古肅、冷漠、冷酷及無情。 但在德國的偶遇,發覺無聲的背後,卻是藏著溫暖與尊重。
一個傍晚,候車等待回酒店的公車, 候車有五六人,有序而安靜。此時,有一年輕的男子牽著導盲犬,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
沒有人招呼那盲人,但候車隊伍中為首的男子, 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 沒有一絲騷動,一個剛點燃煙火的女孩,也怕煙味影響到狗的嗅覺而掐滅了煙火。
一個新的候車隊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 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令我驚異。
公車到來時, 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自行上車,不用司機扶持。車上已滿是乘客,但乘客迅速向後部集中,在原本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
緊挨著司機身後,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 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讓出了座位。雖然媽媽舉動突然, 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一絲不悅。導盲犬抬頭看了一眼, 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 原先讓座的小男孩,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想上前去喂狗,但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 “ 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職責,不要打擾它。 ” 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與司機簡短道別後,與導盲犬下了車。 公車內沉默依舊,但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
深沉的尊重。 所謂愛,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大聲喧嘩,愛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平常,但是你能感受得到。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