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因司法覆核而嚴重延遲,從而導至建築費超支,加上構思的一地兩檢設計可能胎死腹中,相信追加撥款的申請在立法會將會被阻撓,又是另一次擾民、費時費事的政治角力遊戲。

港珠澳大橋的賣點是可以減少由香港往珠海的交通時間,使香港能融入珠三角的經濟地域。97回歸時已有政經人士要求港府從速融入珠三角,因香港缺乏資源,但珠三角卻可提供廉價的土地、人力及物料資源,而且更可以和大陸各地緊密聯網,但當時的政務司長陳方安生仍持着大香港心態,強力維持一國兩制,鄙與中方合作經濟項目。陳方安生退下及曾蔭權任特首後,在形勢比人強的環境下,廣東省對港府提議的基建合作項目冷淡對待,要中央插手干預方可成事。

自己懷疑一地兩檢的可行性。 在香港境設內地關員的辦事處,行使內地的法律,扣留或拘捕過關旅客,如香港的民運及維權人士,是違反了一國兩制的大原則,雖然可以立法規定這特殊關口條例,但肯定立法會不會通過這違反一國兩制的政策。 是否回復一地一檢的制度便否定了港珠澳大橋的作用? 自己認為港珠澳大橋最重要的意義是搭通了珠三角的緊密聯繫,從而貫穿中國的交通網絡。 港珠澳大橋如此,高鐵如此,機場第三跑道也如此。
基建設施的興建是要具前贍性,不能單看現時的經濟效益。基建設施是長遠投資,不能帶走離港的, 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香港現今的經濟狀況能否負擔這額外開支。經濟狀況是有週期性的,當經濟逆轉時,香港再也不能大興土木,[非不為也,所不能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