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莫高窟


在香港曾參觀了敦煌莫高窟的展覽,對於敦煌石窟藝術嘆為觀止,9月遊[絲綢之路] 時實地參觀了莫高窟,聞名不如見面,使自己大開眼界,深感中國文化的廣大無邊,衹可惜窟內禁攝影,未能留下影像作為記錄。

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1680米,高50米。 洞窟分佈高低錯落,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在武則天時代有洞窟千餘個,但元朝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裏才重新為人注意。
莫高窟現存的洞窟有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枱燈等生活設施。在487個洞窟中,都有飛天女神的藝術壁畫,那些飛天女神的神態迫真、含笑自如的形象,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英姿,彷彿帶進了一個神祕的天國仙府。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為第16窟(現編號)改建時,偶然發現了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藏經洞的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曆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由於清政府不理會這些文獻,王圓籙便將大量珍貴的典籍、壁畫及雕像賣予英、法、美、俄、日等外國考古人士,私藏於這些國家的博物館。1900年發現的5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