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在明報副刊的一篇文章,引起我的共鳴。
她在街上看到街鋪有[Wong
Po Jill
Joe]的告示,思考一輪,方悟出是[旺鋪出租]的意思,但不明白這街招的對象是何許人士,因為外藉人士根本不明白這英文譯本的意思,香港人也不需要這英文街招。現今中國大陸廣泛應用音譯的英譯本,故相信街招的對象是大陸投資者。
中國漢字的發展和構造是具文化和意義,每一個漢字皆可反映其意思或發音。
例如:
山、川、人、田等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囚是拘留一個人;森是很多木;耕田用力的便是男人;禾稻達火紅的顏色時便是秋天了;屋內有養豬維生的便是家;閂是用橫栓鎖上門;鈴是金屬製造及音令;鯉是魚及音里;跑是用足及音包............中華民族的深遠文化歷史可以反映在漢字上,非其他語言所能相比。
可惜的是,毛澤東創國時為了方便中國的文盲,創造了簡體字,摒棄了文化學術,更將英譯中的英文字[音譯]而非[意譯],使外國人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什麼意思,失去了翻譯的意義。
香港回歸後,政府將一些原本是意譯的地名改為音譯的英文版,使外國遊客不能了解這些地方的特色,例如:
..
龍脊
以往的英譯是Dragon
Back, 因山勢似龍背,現今則是Lung
Chek
..
紫籮蘭山
以往是Violet
Hill,因滿山是紫羅蘭花,現今則是Tsz
Lo Lan Shan
..
青山
以往是Castle
Peak, 現今則是Ching
Shan
..
垃圾灣
以往是Junk
Bay,因曾是垃圾堆填區,現今則是
Lap
Sap Wan
..
銀鑛灣路
以往是Silver
Mine Road, 因曾有銀鑛,現今則是
Ngan
Kwong Wan Road.
可能由於港人的英語水平大降,不能明白英文,故民間出現了音譯的英文,實是可悲,相信進一步更是以普通話的音譯英文。
香港要維持國際城市的地位,定要維持高水平的英文能力,不要大陸化我們擁有的強項,更要保存賦文化的漢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