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源自緬甸,但我們熟知的潑水節卻是在泰國新年,在每年的4月13至15日,在那幾天各地的泰國人會回鄉過節,與家人團聚,並透過潑水淨化自己,同時享受佳餚和歡樂一番。如果工作繁忙未能回鄉的話,可以考慮在暫居地慶祝一番。每年潑水節期間在港工作的泰國人都會聚集在九龍城舉辦慶祝活動作,但自2016年區議會支持在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舉行後,連本地人都被吸引同樂,成為每年的地區活動。「香港潑水節2017」於4月9日在九龍城舉行,約200人組成的表演巡遊隊伍在中午12時半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出發,並在太子道西、城南道及衙前圍道作定點表演,項目包括:泰國拳王表演、傳統泰國舞蹈及花式跳繩等。巡遊後在賈炳達道公園則會有免費入場的嘉年華,公園內有2米高的佛像供朝拜,並舉行泰國傳統長者潑水祝福儀式,Water Angels 選舉。場內有20多個攤位讓市民試穿泰國服飾、學製泰式木瓜沙律及學跳泰國舞。
街頭水戰從賈炳達道開始基本上蔓延至附近的南角道、龍崗道、城南道等等。九龍城多條街道嘅商鋪更免費提供水畀市民玩水戰,部分店鋪更加提供地方畀市民更衣。潑水節期間,大會呼籲該做的事項包括捐獻及祈福、對個人貴重物品做足防水措施、保管好個人財產、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參與潑水節、以泰文新年快樂「sa wa dee pee mai」互相祝福、保持微笑及開心;不該向僧人、嬰兒、孕婦及老人潑水、不可潑冰水或髒水、不可向古色巡遊隊伍潑水,防止意外。
香港是一個非常包容的社會,罕有會發生種族鬥爭的事故。 在九龍城的小地方,潮洲人和泰裔人仕各有各的文化、習慣和風俗,但卻彼此尊重和遷就,故能和平地相處下來。 香港人普遍都是包容的,不會著意排斥異族,歧視衹是言語上的冒犯,如稱呼[鬼佬] 、[亞差]、[黑鬼]、[鹹蝦燦] 、[亞燦]等等,但皆沒行動上的侵犯。 自從大量中國遊客踴港而衍生的秩序、衛生、污染和民生問題後,部份港人的生活受影響至難再忍受的地步而爆發了排斥行為,令人歎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