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父親] 話劇




[父親] (Le Pere)[法國最紅的才子之一]的青年劇作家齊勒 (Florian Zeller)編寫,榮獲2014 年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 香港話劇團於2017 年於香港首演這話劇,十四場全部爆滿,並榮獲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今次載譽重演,再次特邀前藝術總監毛俊輝飾演父親一角,聯同彭杏英、劉雅麗、高翰文、辛偉強、黃慧慈等香港話劇團重量級演員,原班人馬再次演繹這個充滿張力的劇作。

劇情是有關[認知障礙症] 的故事。 眼見年邁的父親Andre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Pierre同居的Anne,決定接父親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親所需。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他與Anne 的諸多矛盾。背負著對父親的愛和家庭的責任,Anne 被現實逼迫得喘不過氣來,迫使她作出[恰當]的抉擇,把父親送往療養院渡過其最後的歲月。

這類[認知障礙症] 個案在香港已常見,尤其是當港人諾貝爾得獎人高琨教授也患上這慢性疾病後,港人對這病症也加多了認識,而港府也增撥了資源支援此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有研究指出,香港到了2036年,約有26%65歲以上的成年人,當中將會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約有10%,數字相當驚人。 認知障礙者因大腦失了認知能力,呈現日常事件不斷重覆、時序顛倒、混雜想像,腦海中常浮現[我是誰?我在那裡?眼前人是誰?我在幹什麼?] 的問題,即使這一刻捕捉到答案,下一刻又可能忘記。

殿堂級導演毛俊輝把 André 因腦退化而認知逐漸衰退,並因之而來的不同情緒包括固執、妄想、迷失、恐懼、憤怒、故作幽默,以至軟弱無助得一如待蔭庇的小孩,表現得細緻豐富。我們坐在觀眾席,也因他的情緒變化而不安、感慨、悲哀,種種複雜的同情共感而生。 正如導演馮蔚衡所言,望此劇給症患者的朋友、照顧者及醫務人員送上祝福和支持的力量。 同時呼籲大家關注及珍惜當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