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新冠肺炎第三波





新冠肺炎在香港再度爆發,而且情況已失控,帶菌者散播社區,不知何日方可推出疫苗,市民方可安心生活。 肺炎自年初爆發時,自己是擔心,但不恐慌,因政府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本地發生的個案很少,而且可以跟踪其源頭。 但今次的爆發波是端午節放寬禁聚令後,大型的群體活動,如71回歸的慶祝及遊行,將病菌帶至各社區,相信要一段長時間方可再壓低感染人數。

2003SARS時,香港有1755人感染,299人喪生,死亡率為17%,但沙士病菌忌熱,夏季便自然消失。 今次的COVID-19病菌,耐熱耐寒,而且變種加大威力,感染人數已較SARS時多,希望死亡率不會提高吧!

今期國家地理雜誌以人類瘟疫為主題(Stopping Pandemics – What we’ve learned from history’s deadliest outbreaks) ,重溫人類歴史上的大瘟疫及抗疫經驗。 自己較有印象的有:
.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由豬隻傳播,死了约5千萬人。
.  1347年的黑死病。 由蚤及蝨傳傳播,死了约5千萬人。
.  1894年的全球大瘟疫3。 由老鼠及蚤傳播,死了約1千萬人。
.  1981年的AIDS。 由猩猩傳播,死了約32百萬人。
.  1957年的禽流感。 由雀鳥傳播,死了約1.1百萬人。
.  1519年的天花。 死了約8百萬人。
.  1889年的俄羅斯流感。 死了約1百萬人。
.  1899年的霍亂6型。 死了約1.5百萬人。
.  1968年的香港流感。 由雀鳥傳播,死了約1百萬人。

國家地理雜誌認為人類要經歷最驚駭的病疫方可從中吸收經驗,著手研發疫苗,防止病疫再臨。 當疫情過後,我們不可以忘記這經驗教訓,應要準備應付下一個疫情的來臨。 今次的新冠肺炎已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網絡溝通、網上購物及家居工作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