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移民的迷思

 


經歷了2019年的暴亂,不少港人打算移民離港,有朋友諮詢我對移民的意見。 自己生於1949年,見證了港人三次移民的浪潮。  1967年我中學畢業後,左派工會發動的暴亂使不少港人擔心香港的前途而移民美加,我不少中學同學也被赴美加繼續其學業,他們在美加就讀大學,畢業後勤奮工作,適應了當地生活,融合了當地社會,落地生根,繁殖了下一代,已視美加為他們的家園。 198964民運引起的信心危機使不少我等壯年也為了下一代而移民西方國家,但任二等公民的鬱鬱不得志生活使他們入藉後便回港再發展。 30年後的2019年,我等已是耋耄之齡,再沒有四處移動的打算,更遑論移民他國的念頭。

 

連根拔,移民他國是個人的考慮,因應每個人的背境、環境、年紀、願景、抱負、價值觀、性格、經濟而作出決定。  在現今西方國家抗中的環境下,移民除了考慮工作機會及財政問題外,更要注意種族歧視/排華的情緒,因我們的膚色及面孔肯定被定為中國人。 在美國,華人的地位更比黑人及紅人差,因沒代表在政治舞台發聲;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情況會較現在更差,英人對新移民的歧視更會明顯化;澳洲的白人政策雖不合法,但其精神深存民間,永不熄滅,只是待機而發;台灣的發展機會狹窄,除非財富豐裕可度過餘年,否則非移民的選擇。

 

所謂:貧賤不能移[] ,要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方可考慮移民。  舊同事的兒子一家四口考慮移民英國,但欠經濟條件,故要同事巨額支持他們在英置業及生活費,現今移民非靠自己,而是靠父幹。 中學同學1967年往美國讀大學,隨後在美國就業、結婚、生仔,落地生根,但40年後由於要繼承父親創立的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要回港為主作工。最近她在美的兒女問她會否回美退休生㓉,她說肯定要長留香港,因除了侍奉神所獲得的工作滿足外,香港生活的方便,如家務、購物、交通、醫療、飲食等事項,皆可輕易快速辦妥,而社交生活及圈子又有生氣及活力,正是尋求豐盛人生的最佳地方。

 

基督教晨曦會福音戒毒工作,始創自美門浸信會陳保羅牧師。上世紀60年代初,毒品問題在香港社會日趨嚴重,陳牧師深刻體會到必須有人向吸毒者傳講主耶穌愛的拯救和恩典,因此他便在神面前委身,願盡一生之力為主作工。19684月在西貢浪茄灣設立本港首間福音戒毒中心。1976年獲香港政府批准遷往西貢伙頭墳洲,即現今之[晨曦島福音戒毒中心]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經政府委托下進行一年之評估,福音戒毒成效被正式確認。香港晨曦會於19984月成為政府的資助機構。20067月正式設立南亞裔區,專為南亞族裔男性提供戒毒服務,運作模式與本地學員組別一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