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於2021年9月至12月舉辦「2021古蹟周遊樂暨巡迴展覽」。古蹟周遊樂於9月1日至10月31日介紹11個政府歷史建築活化項目,並提供免費導賞團;巡迴展覽則於9月1日至12月31日舉行。
往地區圖書館觀看其巡迴展覧,以為有錄像介紹各古蹟的歷史、文化、特色、建築及保育過程,但非常失望,場館只有數張簡單的宣傳海報,介紹第一至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10個項目:
大澳文物酒店。 前身為1902年落成的大澳警署,設立警署旨在針對當時猖獗的海盜活動。警署於1997年以前隸屬水警,當時警員以舢舨在區
內巡邏。鑒於大澳罪案率偏低,警署於2002年正式關閉。在活化計劃 下,警署於2012年活化成設有九間套房的精品酒店,並附設文物探知
中心供市民免費參觀。項目於2013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 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異項目獎。
雷生春。 為雷亮先生興建和擁有的一幢四層高唐樓,於1931年落成,地下為一間名為「雷生春」的跌打草藥店,樓上各層則用作雷氏家人居所。 「雷生春」跌打草藥店於1940年代後期結業。1960年代後期,雷氏後人相 繼遷出。2000年,雷氏家族決定將建築物捐贈予政府。在活化計劃下, 雷生春於2012年活化為中醫藥保健中心,並獲頒2012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主題建築獎 - 文物建築。
YHA美荷樓青年旅舍。 前身是樓高六層的公共房屋美荷樓(又名41座),
於1954年落成,以安置1953年石硤尾大火的災民,是本港僅存的1950年代 「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在活化計劃下,於2013年活化成擁有129間客 房的青年旅舍,並設有「美荷樓生活館」,介紹深水埗和石硤尾的歷史
及早期公屋設計和生活。項目於2015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 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饒宗頤文化館。 坐落在荔枝角山崗上,此處在過去百年歷盡滄桑
- 1887年 設立九龍關關廠,1904至1906年期間成為出洋華工的屯舍,1910年改為檢疫站。文化館現存位於下區最早的建築物,是1920年代落成的荔枝角監獄。1930年代成為荔枝角傳染病醫院,專門治療麻瘋病人,及至1950年 代改名為荔枝角醫院。1975年再改為照顧長期病患者的療養院,其後成 為精神病院,2000年改為「荔康居」長期護理院,至2004年關閉。在活 化計劃下,醫院在2014年活化為推廣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平台,並獲頒 2014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主題建築獎 - 文物建築。
綠匯學苑。 前身是建於1899年的大埔警署,為新界首間警署及警察總部, 亦是新界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警署;由主樓、職員宿舍和飯堂大樓組成, 並由一幅草坪連接。日佔時期,警署被搶掠一空。佔領結束後,警署恢 復運作至1987年。其後,該處被用作香港警務處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組
辦事處,以及水警北分區臨時辦事處。在活化計劃下,警署在2015年活化為綠匯學苑,以推動永續生活的理念。項目於2016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石屋家園。 前身是建於1940年代的侯王廟新村石屋,座落於1880至1890年代 建成的兩層高半歐陸式大宅「何家園」地基上。據說日佔時期,日軍拆 毀原有建築物並重新興建兩排平房,包括現存的石屋。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石屋一帶成為寮屋區,設有多個電影片場。1970年代,部分原為住 宅的單位改作工場。村落於2001年清拆,石屋成為村內僅存的建築物。 在活化計劃下,石屋在2015年活化為一所以懷舊冰室為主題的餐廳,並 設有文物探知中心和旅遊資訊中心,提供餐飲、展覽、導賞及訓練課程。
藍屋建築群。 由藍屋、黃屋、橙屋及毗鄰空地所組成。這三棟建築物同為
三至四層高的住宅建築。藍屋及黃屋建於1920年代;藍屋由四幢設有露臺
的建築組成,而黃屋則由兩組各兩幢建築所組成。橙屋為戰後建築物, 於1950至1960年代落成。在活化計劃下,藍屋建築群以「留屋留人」的方式 活化,提供「好鄰居計劃」及文化和教育課程,並設有「香港故事館」。 項目透過保留灣仔早期建築,反映當區居民原有生活面貌和社區發展。 項目於2017年開幕,並於同年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
必列啫士街街市。 原址的一部分原為美國公理會佈道所(現稱中華基督教
會公理堂)。佈道所於1883年創立,1901年遷往必列者士街68號;孫中 山先生曾於1883年在該教會受洗,並於1884至1886年就讀中央書院期間在 佈道所三樓居住。現時所見的必列啫士街街市於1953年由當時的市政局興建,以取代在日佔時期遭受破壞的舊街市,及應付當時人口增加的需
求。街市地下攤檔售賣魚類及家禽,一樓則主要售賣肉類及蔬果,屬二次大戰後本港市區首個此類型街市,服務當區居民。1969年,一樓部分 地方改建為有蓋遊樂場,並加建兩條連接橋接駁至永利街。在活化計劃下,街市於2018年活化為一所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
粉嶺裁判法院。 是新界首座裁判法院,於1961年正式啟 用。為應付市民對法庭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先後於1983年及約於1997 年在大樓旁加建兩個法庭、支援法庭的辦事處和當值律師辦事處。由於 欠缺必要的輔助設施,隨著新的粉嶺法院大樓於2002年落成,前粉嶺裁判法院正式完成其歷史使命。在活化計劃下,法院於2018年活化為香港 首所領袖發展學院,結合歷史與科技,並增設營舍,提供專業及全面的
領袖訓練。
虎豹別墅。 由慈善家胡文虎先生於1936年建成,為其家人在港居所。毗連的萬金油花園自1936年起開放予公眾參觀,於2004年拆卸,園內警世的塑像和壁畫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為題,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虎豹別墅和萬金油花園於1990年代末由私人發展商購入,萬金油花園重建為住宅樓宇,而虎豹別墅包括大宅及其私人花園則交予政府。在活化計劃下, 虎豹別墅於2018年活化為一處薈萃音樂、保育、藝術及推動社區發展的文
化交匯地,並致力將這所歷史悠久的大宅與其充滿活力及豐富多姿的音樂教育和藝術課程相融,為香港社會打造一個獨特的地標。
元創方。 原址是1889年啟用的中央書院校舍。這所書院成立於1862年,是香港第一所提供高小和中學程度西式教育的官立學校。校舍在二次大戰
期間遭戰火嚴重破壞,及後全面拆卸。1951年,香港政府在原址興建了
香港第一所華籍已婚員佐級警員宿舍,至2000年住戶悉數遷出。宿舍於 2009年納入「保育中環」措施,並於2014年活化為元創方,為設計師及創意企業提供展示和銷售產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