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香港故宮博物館


















 參觀了香港故宮博物館印象十分好,不覺得它是北京故宮的分店,而是具香港特有氣質的中國文物展覽館。 國家無條件借出北京故宮博物館900多件珍貴文物,香港故宮博物館以嶄新手法展示,在9個展廳呈現不同專題的中華文化瑰寶絕大部分藏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公開亮相,包括了宮廷生活、 藝術收藏、 古代書畫瑰寶、 香港藝術收藏、 清代帝后肖像、 特別展覽、 珍藏陶瓷、 故宮建築、 多媒體設施和互動裝置。

 

自己非文化人,不懂欣賞陶瓷、書畫、雕刻、珠寶等藝術寶藏,故參觀博物館,多是走馬看花,沒細心品鑑,更好像劉姥姥入大觀園,歎為觀止而矣。 因入場費便宜,故參觀前沒有做功課,場館又沒有介紹9個展覽廳的特色及參觀策畧,只是供給場館的地圖乙張。 當天,訪客眾多,自己隨意由樓下往上行,到了5號館後,便誤以為頂層的6-9號館是要額外收費,便停止再往上行,誰知只是8-9號館是額外展覧,故漏了參觀6-7號館。當天,館內沒有足夠人員解釋展覽佈局,使參觀者未能盡興。

 

香港故宮博物館從提出到落成開幕,如期在五年內完成,是有賴內地建築團隊的效率、北京故宮在藝術和策展上的支援和指導、及最重要的是能繞過政府立法會的財務審批。西九文化區的規劃中,原本並沒有這座文化館,在緊絀的財政下,要加建一個大型項目非要政府撥款不可,而審批過程需時經年,但林鄭政府得香港賽馬會的巨資捐獻,全資興建故宮館,而政府又誇口故宮館可以在自負盈虧的原則上運作,無需政府的資助,故工程便可立即開始,不需立法會批準。但自己覺得,故宫館的經常性開支很大,單是展品的保險費及行政費已不菲,單靠香港市民的入場費而達收支平衡,絕對不可能,更何況香港市民怎會不斷入館參觀? 大眾的文化設施是難以自負盈虧的原則上運作,故宮博物館如是,西九文化區也如是。 康文署下的博物館還不是由政府全資管理,納稅人付款? 相信來年政府定要再注資支持西九文化區等項目。

除了北京故宮博物飴館及香港故宮博物館,在台灣還有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臺灣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是古代中國藝術與漢學的研究機構,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的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它的前身是成立於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48年遷往臺灣,1965年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為數近70萬件文物與藝術作品, 藏品時間涵蓋新石器代至今,長達8,000年。

 

有一奇想, 如果香港故宮博物館也可以向臺灣故宮博物院暫借文物品展覽,香港則可成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展覽中心,讓世界人士可以分享中國藝術的浩瀚及深遠。 但這當然是痴人說夢!台灣怎麼會讓自己的寶藏置放於中國大陸,因恐防展品由於政治原因而被大陸充公沒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