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牡丹樓 Peony Lodge

 


週六晚往家居附近酒樓晩飯,以為週末港人多北上消閒,四人檯應不需訂位,誰知當晚酒樓生意佳,到達時全場幾近滿席。 也許,港人貪便宜北上之風已穩定下來,望本地食肆的淡風已過,生意能重回正軌,但酒樓的服務態度則仍是固步自封,極待改進。 可能由於勞工短缺,當晚我枱的侍應是一位年長亞嬸,什麼都不懂,落單時堅稱燒味雙拼是不包括雞鵝,因雞鵝是要半隻上的。 覺得這亞嬸言無道理,非酒樓侍客之道,便詢問部長,得知亞嬸不知所云,即可點叉燒油雞雙拼的菜肴。

 

席中朋友告知,很多內地遊客來港是不住酒店的,日間拖著喼四處遊,晚間則停留在牡丹摟 ( Peony Lodge) 牡丹樓即是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食肆。  不知道這24小時運作的食肆是否有利可圖? 但是在管理上卻有很多困難,例如:阻擋不消費的過夜客、禁止拖喼攜袋的客、維持洗手間清潔、防止不法行為、禁止躺平睡覺等等。 政府以為內地客增加便會救活經濟,但這些遊客多是低端的內地客,居住免費的牡丹樓、沙灘或公園,拖着喼四處阻礙行人通道,影響本地人的生活,有的更是隨喼帶着入境的即食麵充飢。  這類低端遊客怎可帶旺經濟? 香港旅遊業需要的是高端的遊客,但我們怎可以推走這類低端的遊客?

 

要阻止低端大陸客訪港及減低港人北上消費意慾,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開徵香港離境税,以增加越境旅遊的成本。現在已有機場離境稅,每名12歲或以上的人士若乘搭飛機離開香港,通常須繳付港幣120元的飛機乘客離境稅(離境稅)。這筆稅款會連同機票費用一併收取。為什麼飛機離港要繳税,但陸地及海路離境可免税?

 

 

1999年,香港政府曾經於[財政預算案]提出開徵海陸離境稅以增加政府收入,惟遭到政黨反對,最後計劃不了了之。特區政府現面對財赤,未來要對公共財政進行整固、節流開源,故有政黨建議,特區政府應開徵港人「海陸空離境稅」以增加經常收入。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趨勢下,兩地人流密切往來是促進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根本要素,要向經海陸路出境的香港居民徵收離境稅,考慮時必須要謹慎。

 

文匯報就此提議作出以下的評論:

第一個考慮因素,是經海陸空離境者的性質。航空離境與陸路離境的分別,在於乘客離境的目的和頻率。一般來說,乘坐飛機離境,主要是為了旅遊和商務公幹,在消閒和商業的層面上徵稅並不難理解。不過,對於陸路離境者,有許多是為了日常生活,有跨境學童,有每天在港上班而下班後返回內地居住的人,有的則是恆常跨境往返兩地就醫、照顧親人的人士,如果上班上學也要繳稅,實在不近人情。至於海路離境,從香港出發的跨境渡輪航線,絕大部分都是位於大灣區範圍內,故此如對經海路離境者徵稅,對象其實也是與經陸路離境的人群大同小異。

第二個考慮因素,是徵稅對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影響。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旨在促成區內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近年灣區大興道路鐵路建設,促進區內人員貨物流動,深圳居民往廣州不用繳稅,中山居民往東莞不用繳稅,甚至澳門特區居民往珠海也不用繳稅,偏偏香港特區居民往內地要繳稅,理由何在?

第三個考慮因素,是徵稅是不是符合廣深港科創走廊的發展走向。未來港深之間將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屆時如香港園區人員到深圳園區若被視作離境徵收稅款,相信會失去原本園區促進兩地深化合作的原意,衝擊「北部都會區」發展,阻礙未來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雙重心布局。

 

海陸離境稅雖可解決港人北上、低端大陸遊客及紓緩財赤問題,但極有機會令大灣區融合發展「開倒車」,故特區政府在以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兩地融合往來作大前提下,否決了開徵海陸離境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