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探訪了新界東北的梅子林村。現已有小輪由西貢大水坑往荔枝窩,船程约90分鐘,在茘枝窩再行約30分鐘便可到達重建的梅子林村。
香港有超過600處地方被識別為村落,分散於香港不同角落。這些村落至少早於1898年便一直存在。大多數村落是鄉民聚居的社區,當中混集不少新與舊的建築物,將昔日的歷史和文化遺產連結起來,活現眼前。然而,一些較小和較偏遠的村落早已被荒廢,當僅餘的居民搬離或離世後,村屋房子便漸被附近的植物吞噬。某些村落幾乎荒蕪到沒留下多少痕跡,一些村落則因著長期進行的活化計劃而被重新發掘。
民間組織繼活化荔枝窩鄉村後,更延伸至梅子林及蛤塘,旨在重燃群集村落的生命力。位於新界東北的梅子林和蛤塘,荒廢數十年,近年被活化為生態文化旅遊景點,經過一些復村活化計劃活化後,梅子林和蛤塘如今生氣勃勃!村屋的牆壁變成自然文化為題材的壁畫,成為遊人打卡勝地!
梅子林村是一條擁有超過300年歷史的客家村落,名於村落周圍的「梅子林」。被群山環抱的梅子林,山中美景渾然天成,有「香港最美山中小村」之美譽,就像存活在世外桃源之中,更添幾分隱世山林之美!村內有古民宅改建而成的故事館、美蝶園、菇牆、昆蟲旅館和重新修復的兒童遊樂園等設施,村內還有多幅由作家葉曉文繪製的壁畫,成為了遊客的打卡勝地!遊客可從故事館內了解以前村民是如何生活,亦可查詢村落不定期舉辦的各式體驗工作坊。梅子林村的村口平坦大空地現已重新種植了果樹,位於村落背面的後山,一片完整而成熟的風水林,當中的碳儲量高於附近年輕的次生林,舊山徑也已修復,建立成一個可永續發展的環保營地。
週四往探梅子林村,真是:聞名不如見面,非常失望。雖然村內有很多美麗壁畫,亦有兩間新裝修的村屋,但全村空無一人,全沒人氣及生氣,所有村屋皆是鎖上,所謂重修只是外間有心人的努力作出的門面功夫,何來重建及復興之意味?沒有人居住的鄉村和廢村無異,所謂活化只是粉飾門窗,增添短暫的色彩。 據荔枝窩村民說,梅子林的曾村長是居市區,只是偶然回村探望。反之,隔鄰的蛤塘村,則有村民居住,而且有宿營及飲食服務,入村便可聞狗吠聲歡迎外來客。
推動復興梅子林村的俵俵者包括了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吳祖南博士及范枰有。最近林超英在其社交媒體悼念二人:
“鄉村復興,長路漫漫,連接荔枝窩村、梅子林村和蛤塘村的山徑,十五年來走了無數回,摯友吳祖南一早告訴我,復興這裏幾條村,只有十多年的黃金時間窗口,因為少年時期在村裏生活過的人對家鄉有濃厚感情,但是都已經到了高齡,因此必須及時大力推動,否則時機一過,他們這一代人就難以回鄉,以後就更難復村了。”
“十五年過去了,三條村都恢復生氣蓬勃,可惜吳祖南英年早逝,未及見他的夢想成真,個別認識的村民也陸續離世,令人更深刻體會到復村之路漫長而時不與我。這幾天得悉蛤塘村村長范枰有仙遊,難免傷感,他熱心鄉村復興,復修故居,經常高高興興回村享受悠閒鄉居生活,每次見面都開開比心談近年的正面改變,喜見他晚年得以重溫兒時快樂時光,我也感染到他的喜悅。”
“沒有高深理論,老村民能夠回家,就是最好。
懷念吳祖南,懷念范枰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