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蠢病還須蠱惑醫





香港話劇團演出的[蠢病還須蠱惑醫] 話劇是法國喜劇大師莫里衰的最後遺作,在1673年巴黎首演。 劇情描述財大氣粗的地主Argan是一位自私及怕死的老人,終日懷疑自己生病,為了享有更好的治療,強迫女兒Angelique嫁給一名醫生;後母Beline表面奉承取悅,實際上卻只想詐騙錢財和遺產。 藥劑師Fleurant和醫生Purgon是以放血、洗腸之舊醫學觀念招搖撞騙;醫生世家Diafoirus父子則貪財而攀附著財主Argan不放。幸得蠱惑多計的女僕Toinette精明出手,聯同Argan的弟弟Beralde假扮醫生,成功揭破一眾偽善面目,喚醒了Argan,並幫助AngeliqueCleante這對年輕男女,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

荒誕的鬧劇也帶入現今香港社會的城市病:金錢與醫病。金錢是跨越時代、地域的永恆主題,人們常錙銖計較經濟問題,劇中人物受到金錢驅使的荒謬動力,使人會心一笑。 香港人重視身體健康和藥品,有不少人懷疑自己有病要求醫,而且覺得一定要用藥方可痊癒。 就算有病,普通的傷風感冒也是無需藥療,但不少醫生也順應病人期望配一些維他命給他們,使他們覺得有藥到病除之感。 商人更販賣一些亳無效用的藥物給自覺有病的人,使他們心理上康復而從中取利。 最佳的醫生是自己,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何處和何時不舒服、是否需醫療、什麼藥物和治療方法才適合自己。 正如劇中Beralde所說,輕微病痛無需藥療,只要適當的休息和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便可痊癒過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