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後仍遺留下不少英國的傳統、風氣及習俗。 例如在每年三月期間舉行的[7人欖球賽] ,吸引了不少英聯邦國家的欖球迷觀衆,航空公司及酒店也乘勢推出一星期的旅遊套票,但據聞比賽門票早已售罄,可謂一票難求,明年趁早。上週末在天光道板球場舉行了香港和蘇格蘭的板球比賽,吸引了不少由英國來的遊客,球塲如英國人的嘉年華會,大會也不婉拒非英人入場參觀,故球場內喜氣洋溢和熱鬧。
板球 (或稱木球,cricket) 和 曲棍球 ( hockey), 是英聯邦國家的運動,在世界其他國家並不普遍。 香港在回歸前由於英國人多,故有私人會所和公眾場地可供這類球比賽,回歸後這些場地仍然保留,但用者卻廖廖可數,因中國人對這運動畢竟提不起興趣。
九龍城天光道的板球場是公眾場所,但衹供板球運動者使用。 週日由於沒有使用者,故便關閉,在週六和週日才開放給訂了場的人仕練習和比賽。 一片綠草如茵的大球場被擱置不容許普羅市民進入,他們衹能在球旁側的小公園熙來攘往地活動。鐵絲網內的優美設施,衹是給小撮的特權人仕享受,製造了不公平和不均衡的社會資源分配。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憂慮寡少,但擔心不能平均。政府應以廣大市民的利益為前題,將珍貴的公共資源盡其用。曾提議政府將天光道板球場在早上6:30至9:30開放給晨運的市民使用,而球場其他時段的用途仍維持不變。 這建議不會增加球場的工作人手,因為旁邊的網球場地在早上6:30也要開放,但礓化和尸位素餐的官僚以草地維修問題不予考慮。 在外國,草地是供人遊樂和踐踏的,但在香港,草地衹供欣賞而不淮踐踏,真是相反的管理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