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九龍城亞皆老街足球場,活現一個搭建的戲棚,知道盂蘭節又將臨。相傳在農曆七月十四日的盂蘭節,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多在七月裏以誦經作法等事超度孤魂,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平安。
童時多在此足球場蹓躂,在盂蘭節更在戲棚凑熱鬧,但屢遭母親勸告不要在晚上往戲棚,因那處是怨魂野鬼的集中地,若時運低便易惹鬼上身。
路旁的燒衣和祭品更不可亂碰,因這是鬼魂接收的物品,不容被奪。
當時常聽到親戚長輩街頭遇鬼的故事,如有似人的物體垂頭背站立街道的黑暗角落或在路邊搶食燒衣的祭品;進了後巷後如迷途般老是走不出來。如今這類鬼話已絕迹,可能是市區擠滿了人,陽氣太盛了,但燒衣習俗仍燈火相傳,而公共屋邨亦在七月期間在街旁供應香爐、火爐和清水,冀減少街道旁污染,此德政應以褒揚。
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一連三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2017盂蘭文化節」,除了繼續有熱門的「搶孤」競賽外,望藉此促進家庭和諧與團隊合作,體現孝親和慈愛精神的主題,更有首設的盂蘭水墨畫展、工作坊,希望藉此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孟蘭勝會這項傳統活動,讓文化得以傳承,亦準備了三千個平安米袋派予參加許願的市民。
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一連三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2017盂蘭文化節」,除了繼續有熱門的「搶孤」競賽外,望藉此促進家庭和諧與團隊合作,體現孝親和慈愛精神的主題,更有首設的盂蘭水墨畫展、工作坊,希望藉此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孟蘭勝會這項傳統活動,讓文化得以傳承,亦準備了三千個平安米袋派予參加許願的市民。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農耕新收穫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考敬和不忘本。而農曆十月初一,代表冬季來臨,此後天氣漸轉寒冷,人們怕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缼衣少穿,因此在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品外,還會準備冥衣,並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後來,燒衣習俗發生了變遷,現時已不再燒寒衣,而是燒衣包,即是人們把許多冥紙及紙制的衣服封在一個紙袋中,寫上收物先人和送物者的名字及稱呼。
金銀衣紙的起源難以考究,坊間有很多傳說,不能盡信。比較可靠的,是分別據唐代的[封氏聞見記]
及清代[清嘉錄]
所記載,紙錢送葬應該是從魏晉時期開始,及後發展到唐代,則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皆開始流行燒紙錢的習俗。現在金銀衣紙已發展至五花八門,而且每種都有不同的意義及用途,可簡單分為拜祭神明(陽)
及先人(陰)
兩大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