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心臟病事宜




最近多位相熟的女仕心臟有恙,使我多些認識香港公共醫療設施的不足,市民要倚賴私家醫療服務方能有尊嚴地健康生活下去。

太太一向沒有定期驗身的習慣,月前登記為長者健康中心會員,身體檢查後發覺心電圖不正常,便即轉介往伊院心臟科跟進,但要10個月後方有期,惟有自費找私家心臟科醫生跟進,作一系列的檢驗。 自己最近也有[彈弓手] 的問題,伊院的骨科要等一年多方有期,又惟有自資往私家診所治療。

港府這十多年來由於財政豐裕,為長者增加了不少醫療福利,如醫療卷、長者健康中心、政府診所長者籌等,使長者可以無需等候而得到基本的治療,但專科的跟進治療,如心臟、眼、骨、耳鼻喉、皮膚、泌尿科等等,則要等待經年。 原則上,長者可用醫療卷往專科醫生求醫,但香港的專科醫生收費高昂,醫療卷是不足夠支付,而且絕大多數專科醫生是不收醫療卷的,因他們不希罕長者的生意,恐防稅局經醫療卷系統了解其診所生意。坦白說,長者朋友多將醫療卷作更換昂貴眼鏡之用,而且是非必要的。 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但確是有濫用醫療卷之嫌,不知政府會否堵塞這漏洞?

報載政府心臟科資深醫生大量辭職,使公立醫院的資源,無論在量及質上更為短缺。  中學女同學胸口不適被送北區醫院急症室,住院數日後驗出心律不正及間歇性心臟停頓,年輕的醫生給予心臟藥醫治心律不正,但由於朋友尚未暈倒街頭,故拒為她安裝起博器以防心臟停頓。 經過一段不安的日子,朋友惟有自資往私家醫院安裝心臟起博器,身體才能安頓下來。

朋友妻子心臟不適,有幸可在威院心臟科治療,年輕的醫生給了她一大包心臟藥及四個月的覆診日期。 回家吃了藥數天,仍感不舒服,但要待四個月後覆診時方可覆檢藥物。 曾嘗試兩次入急症室,但仍不能接觸心臟科的主診醫生,衹是被吩咐要有耐心服藥。 經不起心臟的不適,她往浸會醫院求醫,私家醫生換了藥並教她在家應注意的事項,身體也漸康復了。 病人身體各異,藥物的適應也因人而異,故醫生應設試藥階段,但不知是否資源或經驗問題,政府醫生卻不了了之,使人覺得政府的不當職業操守有草菅人命的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