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觀看香港無線電視的劇集,一來是沒耐性每天定時追看,二來是劇集多是公程式的情理,如:使徒行者3便是前兩輯的內奸劇情翻板、踩過界2又是第一輯的劇情,沒有新意。 但新劇[香港愛情故事]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以[土地供應問題]為題材吸引了我在myTVSuper收看。此短劇反映了不同年代的愛情觀,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現都大有驚喜,成為本年度無綫劇的一朵奇葩。作為一套實驗品,劇集打破了不少框框:十二集的篇幅令到劇情聚焦不拖沓;四條線路不覺散亂,只因主題清晰,條條大路通羅馬,譜出了香港地道愛情眾生相。本來沒有大卡士看似是弱點,但在此劇成為優勢,四條線不是一條主角線三條配角線,而是四條並行的主線,人人有戲做。
劇集開宗明義寫香港的愛情,但不是傳統意義的愛情劇。[港愛]劇集是以愛情為題的現實劇場,由羅天宇一家五口為主軸;80後長兄羅天宇和龔嘉欣上演香港版[蝸居],小情侶小夫妻在沒有父蔭下的買房記;父母龔慈恩和白彪上演長者版[夫妻的世界],相睇成就的愛情在歲月中被消磨,同住多年被生活厭煩事逼得淪為怨偶;90後大妹王敏奕受父母倦怠的關係影響,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安穩的生活,脫離追隨社會定下的軌道,虛無地追夢但迷失方向;千禧後大學生細妹游嘉欣同受父母影響,認定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求釣金龜入豪門,只望未來伴侶住私樓,脫離公屋環境。當然,還有龔嘉欣的退休公務員父親石修的一段老夫少妻的中港婚姻。
四個年齡層線路,並非針對年輕族羣,而且除了愛情成分,家庭倫理所佔甚多,卻沒有成為一般無綫師奶劇,反而獲得好評,稱讚劇集寫實貼地,有血肉有共鳴。劇集特別在沒什麼戲劇性的大橋段,沒有見慣見熟的老土套路,也沒有刻板造作的人物設計,一切源於生活,就像我們每個人每一天的日常,難得是類似港台劇的寫實背景,依然兼顧了幽默感和娛樂性,令人會心微笑或被現實荒謬逗得啼笑皆非,而不會悶出個鳥來。
劇中有不少精警金句,道出了不少香港人的心聲,例如:
我已經三十歲,唔通四十歲仲要周圍開房?
獨立廚廁,正常樓都有,咁都係賣點?
有人為層樓急著離婚,有人為層樓又急著結婚,結婚好似是層樓的贈品。
可能真係要上太空發展,先解決到土地問題。
香港買樓,有樓嘅既就越買越多,無樓嘅就不斷幫人供樓。
香港人每個都為層樓,不停賺錢、省錢,當你買到第一層樓之後,你地就成功了。
我們不要再想改變不到的過去,我們要想可以改變的將來。
煙花一早就燒完,不過攞住就唔捨得扔。
難道離婚一定要對方有不良嗜好嗎?
如果可以的話,珍惜眼前人。
劇情末段的夫妻、母女、父子、兄妹之真情對話顯露了人間溫情的互動竅門,值得細嚼及回味,也賺了不少熱淚。 大團圓結局的家庭劇,帶來正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