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九龍仔木屋區發生大火,燒毁大坑西邨現址名為「光民村」的寮屋區。港府其後在現時南山邨的南面部份,及大坑西新邨的位置興建光民村平房區。1961年,光民村第三至五區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邨,安置當年受大坑西徙置區清拆計劃影響的租戶。大坑西新邨在1965年落成至今,與一般香港公共屋邨有別,屬於「私人屋邨」,並非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及管理,而是由平民屋宇興建及管理。資料顯示,現時平民屋宇的董事包括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前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及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雖然業權及管理屬於私人房屋,但其本意是為低收入人士提供居所。
經過數十年,大坑西新邨已經非常殘舊,邨內樓宇均不設升降機,居民長者甚多,沒有升降機異常不便,衛生設備亦不理想。早於2014年6月,平民屋宇董事之一、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考慮捐出地皮,將其重建為提供5,000伙的青年居屋單位。 經過達十年的諮詢、探討、商議、談判及互諒互讓,大坑西新邨重建的重建計劃終達成協議。 平民屋宇宣布,決定將簽署法律文件的日期,從原先 8 月
3 日提前至 7 月 20 日,以回應部分租戶希望及早簽署接受重建安排的法律文件及獲發放第一期津貼。另外,為方便租戶完成宣誓手續,平民屋宇亦將於7月20日起,定期安排合法監誓人駐邨辦理宣誓事宜,方便長者租戶可足不出邨完成法律程序。
平民屋宇表示,今次提出的租戶支援及回遷安排「合情、合理」,能夠滿足大部分合資格大坑西新邨租戶的需要。平民屋宇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明白公共房屋是社會寶貴資源,必須公平善用及合理編配予真正有需要人士。為確保對現時公屋輪候冊上的人士公平,不適宜動用公共資源安置有關大坑西新邨租戶。平民屋宇又指,現有大坑西新邨重建方案完成後可大幅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同時釋放珍貴土地資源;不但提供逾 3,300 個單位,較現時增加逾一倍,更提供休憩平台花園、安老院舍暨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商舖及幼稚園等,為租戶、有置業需求的市民及社區締造三贏方案。
此外,平民屋宇亦安排了租戶參觀錦田「博愛江夏圍村」及位於錦上路港鐵站旁正在興建的「恒莆新苑」,反應十分正面,部分租戶亦已經初步表達有意申請。
大坑西的重建計劃相信是港府將來的土地重建模式,可說是多贏方案,值得一讚。首先大坑西新邨佔地廣,但樓宇殘舊,拆卸重建等於在原地提供3300單位,其中1300個單位留給現居大坑西新邨的居民作廉租屋,他們先收到逾80萬的租金和搬遷津貼,未來幾年可在外租樓住,也可選擇租過渡房屋,租金更便宜,數年後就可入住全新單位,大大改善居環境,因此99%的居民都接受了搬遷安排。
其餘的單位則列為首次置業單位,由市區重建局管理,未來會公開發售,以滿足市民對首置房屋的需要。 房屋署也不需要尋出公共屋邨單位以安置大坑西新邨原居民,避免了影響在公屋輪候册上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