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創新及科技局




 

政府提出的創科局撥款再次未能在立法會財委會通過,雖然梁特首聲明將會作第三次闖關,但策略和細節仍待相討。 相信不少市民,特別是科技界,對泛民以拉布形式妨礙香港的經濟發展感到失望,但想深一層,是否成立創科局而缺乏一套週詳的科技政策藍圖及工作計劃便可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

 

 

前特首董建華具國際和前瞻性視野,剛上任便聘顧問協助制訂香港21世紀的資訊科技發展藍圖,並成立工商及科技局統籌及推動政策項目。 當時有不少外國的科技公司考慮在香港投資,但當時的[極不干預] 政策未能為某一行業提供土地及税務優惠,因而喪失了發展資訊科技工業的黃金機會。 曾蔭權任特首的7年更是香港的墮落歲月,不但不扶助工業的發展,更催谷高地價政策以增加其在任時的政府收入,工商及科技局也改名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不再重視科技發展。

 

 

香港缺乏土地資源,在樓價和工資高企的環境下,祇可發展一些高增徝及需地少的行業,如要求創新和設計的鐘錶、珠寶首飾、時裝、電腦軟件、電影動畫行業。 經十多年的淘汰嵗月,香港已嚴重缺乏技術人員。 就以資訉科技界為例,市面上剩下的是販賣電腦產品的售貨員及缺乏市場經驗和觸覺的學者,要發展科技定要由外國引入專材。 土地資源分配需重整,如工業邨現淪為貨倉,而非提供就業的生產線,偌大的科學園,也全沒建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