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土瓜灣的發展





土瓜灣地區不算太貧窮,也不算太富有,工作薪酬普遍較附近的紅磡和尖沙咀為低,但住屋、食物和日常用品價格相對卻較其他地區便宜,是適合打工一族生活的純樸地區。 區內沒有大型商場,亦没有連鎖經營的時裝店、運動鋪、鞋店及金鋪,但仍保留着不少自家經營的傳統工業如車房及五金等,更有很多只接待內地遊客的巧克力和鐘錶店,一些銀行如渣打及匯豐也撤離這區。 品流不算複雜,但這些年來聚居了不少南亞裔、伊斯蘭教人和黑人,尚幸在劏房的環境下仍能融洽共住,彼此包容文化、生活、習慣上的異行。


雖沒有地鐵,但土瓜灣區交通方便,巴士和小巴能達所有地區,更有渡輪往返北角。 但自從決定興建沙中線及市建局加大力度重建這區後,舊樓已被加速重建,樓價也上升,相信十年後的土瓜灣會面目一新。 有鑑於此,[社區文化關注團體]成立了[土瓜灣社區達人]計劃,為這舊區探討長遠發展及改善環境計劃,與街坊一同探索土瓜灣的人文風情,歷史建物,訴說土瓜灣的故事。


[計劃]繪製了[土瓜方物誌] ,列出區內的歷史建物,包括了:土家故事舘、十三街、牛棚(建於1908)、宋王臺(南宋帝昺逃亡至土瓜灣的記念碑)、聖三一堂(建於1890)、九龍城碼頭(建於1875)、煤氣鼓、新亞書院、天后廟(建於1885)、紅蘋果街市、寶馬車廠、高山劇場、海心公園(原址為海心島,上有海心廟)、益豐大厦等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