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南華足球隊是香港的寫照?






南華足球隊宣佈退出香港超級聯賽,自動降班,令人黯然,曽象徵香港足球運動的[美好時代] 經歷了多年來的起落终劃上了句號。南華足球隊的發展其實也是香港的寫照,它正是反映了香港這六十多年來的整體發展,從光輝燦爛的歲月沒落至被現實淘汰的年代,象徵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令人無奈的可惜。南華足球隊流失了球迷,香港也流失了民心。

上世纪50年代香港是亞洲足球王國,南韓及日本的足球隊皆敗在香港隊脚下,香港更可派選足球員代表中華民國出戰個際賽,當時南華的[波王]李惠堂更曾有射穿龍門網的記錄。 每年的[()()大戰] 皆帶來萬人空巷的局面,自己小時買不起入場票便往家居界限街的小學同學之樓宇觀看,或攀上球場附近的山丘為[山寨王] 湊熱鬧。 這小學同學後來也成為甲組流浪足球隊的正選球員。 雄霸香港足球壇多年的南華在1970代卻遇上了競爭浪潮,因足總允許球隊招聘外援,而精工足球隊也引入了有實力的蘇格蘭及南韓的足球員,雄踞當時球壇。 最經典的[南精大戰] 便是精工在落後4:0的劣勢下反勝南華5:4,至今仍另老球迷津津樂道。

由於政府禁香煙廣告,球賽的主要廣告商如總督、萬寶路等也撤出香港足球圈,而精工及寶路華的班主也因外緩數目的限制而退出球圈。在缺乏足夠贊助商的情況下,香港難養活及培養出優秀的足球員。 發達的資訉更讓港人能觀看外國優秀球員的表現,洞悉了香港足球員的[冇技術、冇體力、冇速度、冇身型、冇鬥志] 的弱點,從此便放棄在香港入場觀看足球的興趣。 一個惡性循環使港足運淪落:没有收視便沒有廣告,没有廣告便沒有贊助,沒有贊助便没有足球明星,没有足球名星便沒有球迷及收視。


香港的情況也如足運。 97回歸時港府抱着大香港的心態,拒與廣東省及珠三角區發展經濟及基建,堅持閉關自守的政策,但在以後的20年,不停的政治爭拗及民主精神的濫用,內耗了香港的資源及滯礙了香港的發展。但中國的發展卻一日千里,成為世界的經濟强國。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香港已失掉了其價值及資產,而轉變為中國大陸的負債,唯冀望不要再成為威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