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公布了醫療人力規劃檢討報告,在醫療人力方面,到2030年估計至少6個醫療職系有人手短缺,包括醫生、牙醫、牙齒衞生員、普通科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其中最令人關注的醫生短缺問題,到2030年,全港將欠缺超過1007名醫生,相當於全職人數的6.8%,最差情況可能缺1575名醫生。到2030年時缺人最多醫療職系是普通科護士,短缺1669人,佔全職人數的3.3%,最差情況估算更會缺2727人。相反地,精神科護士、藥劑師及脊醫則估算人手過剩。
報告提出多項舒緩醫生短缺的措施,如鼓勵公營機構的退休醫生繼續服務,增聘海外受訓醫生等等。 本地醫生團體為了保障會員的利益,屢阻礙招聘能操粵語的外地醫生,在資歷審評及受聘條件上加上重重關卡,使能受聘的短期外地醫生只是廖廖可數,不能舒緩醫生短缺的問題。 其實,以香港的薪酬水平及低稅率制度,應可吸引在英、美、加、澳、紐的港移民醫生回港任合約醫生,但大陸及台灣的註册醫生多因不能通過以英語為本的評核試而被拒諸門外。 如果將豐富經驗的外地醫生的評核語言標準稍為放寬,相信可招聘一定數量的外地醫生來港,舒緩醫生的短缺問題。
覺得今次檢討將公營及私營的醫生混為一談是未全面地審視問題。 家居土瓜灣區附近有十多間私家診所,但多是門可羅雀的普通科醫生,具未用盡的醫生資源可供使用。但貴為老闆的私家醫生也不會轉為醫管局的僱員,受大機構的規例束縛,工作量重,責任重,收入也全要付税,而普通科醫生的病人卻多是傷風感冒的輕微不適,易於應付。 有私家醫生提議政府將一些長期病患症如血壓高、糖尿病等的病人外判予私家醫生。 政府推出多年的醫療卷便是冀減輕政府診所的個案,從而減少政府醫生的需求量,但作用不大,只是方便了長者求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