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友FOLK] 是本土民間非謀利團體,以推廣及傳承民歌為己任,自2005年開始,每年皆舉辦最少一個以民歌為命題的免費大型音樂活動。
今年2017年,音樂會主題為[弦續有Folk的日子] ,希望繼續用結他的六條弦線重拾民歌音樂的美好回憶,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將民歌音樂這瑰寶一直傳承下去,並藉此向民歌貢獻者致敬。 2017年的免費馬拉松民歌大匯演在赤柱廣場的天幕廣場舉行,邀請了22隊民歌隊演出,由早上11時folk到晚上7時30分,演出時間超過8小時,為觀眾帶來一個充實及有意義的週日,更希望能齊來體驗唱民歌的樂趣。
1970年代初,民歌在香港非常流行,我們欣賞的都是英文歌曲,所以樂隊演奏的大都是西方民歌。有人說,民歌是民族的歌曲、民間的歌曲、人民的歌曲,不同的國家民族有不同的民歌。數十年前,當權者禁止人們發言、撰文,但是不能禁止人們唱歌。民歌的歌詞內容,大都描述一個故事、傳統或風土人情。1962年美國詩人歌手Bob Dyland的經典抗議歌曲 Blowing in
the Wind,指出當時的社會,有很多不平等的事,例如婦女、黑人要爭取自己的地位,但結果如曲中的歌詞:[像風那樣很難抓住,而且機會很渺茫] ,但想不到數十年後,奧巴馬這黑人也可當選美國總統了。 在1960年越南戰爭時, 美國民歌手Joan Baez及Peter, Paul &
Mary 等以反越戰的民歌,發出了人民的心聲及呼喚,使當權者也終讓步從越南撤軍。
1970年代生活較簡單,當時不同的電台、雜誌和報章,每年都會舉辦歌唱比賽,而當時港島的明愛中心是喜愛音樂者必定認識的地方,很多歌唱比賽都在這裏舉行,孕育了不少民歌手。香港民歌的俵俵者首推歐瑞強 (Albert
Au), 他是1970年代的民歌手,從事電台DJ及職業歌星三十多年,對推動民歌有一定的功勞。但在業餘的民歌手中, 徐達昌(Michael 叔叔) 卻是為香港的民歌音樂默默耕耘了30年,他成立了[香港友Folk] (Hong Kong Folk Club) ,經常舉辦民歌演唱會,自己也組成M.A.D民歌組參予。 謹此向Michael叔叔致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