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林鄭特首的領導班子




電視播出立法會議員為郊野居民興建一小棧橋,但多個部門(民政總署、海事署、土木工程署、地政署、漁䕶署、環保局、路政署)皆不願執行這小工程,最終要特首林鄭介入放能成事。 林鄭在電視訪問中也有微言,指經常有這類瑣事要上傳到她方得解決。 這不健康的管理模式確是可悲,但也反映了林鄭的領導班子在運作上有以下問題:

.  林鄭太[打得] 了,凡事親力親為,下屬也樂意將事情往上呈,待林鄭作決定。

.  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下,公務員皆取[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的工作態度,不會主動出擊,免自找麻煩。 現今香港社會充斥著明顯的違法事件(如街上冷氣機滴水、亂拋垃圾、狗隻街上大小便、街上餵食白鴿貓隻、食肆內吸煙、酒吧賭外圍波、水塘嬉泳、駕車時用手機、單車亂行、販賣不明來歷的豬肉及食物,誇大不實的食物標籤……) ,但執法人員皆採被動苟且的態度,視而不見,待有投訴時方試圖執法。

.  問責制度下的成果。 前特首董建華推出局長問責制,每位局長為其政策範疇負責,如其政策不當,便要引咎辭職,別的局長沒權在其範疇內執行職務。 這制度造成了各施各法及各家自掃門前雪的運作模式,政務司長也只是統籌的角色,沒權指使局長執政。 特首才是局長的上司。

.  局長的質素。  林鄭被選為特首後,曾欲招聘有賢之士為局長,但事與願違,外界有能之士皆不願進入這熱廚房,故惟有將在政府架構內的現任政務官晉升為局長,但他們畢竟非政治人才,缺乏前瞻視野,怎能期待他們有突破的表現? 多位局長只是尸位素餐,持著[一動不如一靜] 的態度,全沒表現。 第二把交椅的政務司長張建宗更是可以隱形失蹤,甚麼事也可不沾上,因上有特首,下有局長,他無需為任何政策負責。 擔心下屆政府是誰能出任政務司長的職位,因政務司長是公務員之首,要熟識政府架構及運作的官員方能駕馭18萬公務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