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Father, 父親] 電影/話劇

  


[父親] (Le Pere) [法國最紅的才子之一]的青年劇作家齊勒 (Florian Zeller)編寫榮獲2014 年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香港話劇團於2017 年於香港首演這話劇十四場全部爆滿並榮獲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今次載譽重演再次特邀前藝術總監毛俊輝飾演父親一角聯同香港話劇團重量級演員再次演繹這個充滿張力的劇作。劇情是有關[認知障礙症] 的故事。 眼見年邁的父親Andre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Pierre同居的Anne,決定接父親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親所需。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他與Anne 的諸多矛盾。背負著對父親的愛和家庭的責任,Anne 被現實逼迫得喘不過氣來,迫使她作出[恰當]的抉擇,把父親送往療養院渡過其最後的歲月

 

昨年[父親] 被編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帝 Anthony Hopkins主演父親一角,更獲得奧斯卡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奬。父親Anthony因為失智症狀變得嚴重,女兒Anne把他接來自己跟丈夫Paul的家中同住,並請了家庭看護來照顧,但Anthony不僅因為記憶力衰退惹出許多麻煩,也因為多次懷疑看護偷了自己手錶,使得夫妻倆計劃許久的義大利之旅泡湯,對此感到不滿的Paul賞了Anthony幾個巴掌,讓Anne決定與他離婚。五年後,Anne因為結交新男友從倫敦搬到巴黎生活,只能把Anthony送進養老院,偶爾週末才能回來看他,而整段故事就是Anthony在養老院裡對自己患病後這段期間的回顧。

 

電影不是平鋪直敘地詳盡描述失智對這對父女帶來的影響,導演是在這樣的故事中選擇有如記憶拼圖的非線性敘事手法,藉此呈現主角Anthony因為失智而搞混所有事件的先後順序和前因後果,甚至是將人臉混淆的雜亂心理狀態。自己較喜歡電影的劇本,較話劇的平鋪直敍手法更能刺激觀眾的思路,而且電影在佈景及場地上的選擇及感官更具彈性及真實性,使人容易融入劇情。 

 

殿堂級導演毛俊輝把 André 因腦退化而認知逐漸衰退,並因之而來的不同情緒包括固執、妄想、迷失、恐懼、憤怒、故作幽默,以至軟弱無助得一如待蔭庇的小孩,表現得細緻豐富。但自己覺得 Anthony Hopkins的演技更勝一籌,觀眾也因他的情緒變化而不安、感慨、悲哀,種種複雜的同情共感而生。 

望此劇給症患者的朋友、照顧者及醫務人員送上祝福和支持的力量。 同時呼籲大家關注及珍惜當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