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安老服務

 





 

三年多後回悉尼和老同學相約飲茶,發覺這疫情不但從這群耋翁減了三年多的寶貴及暮年歲月,更由於少活動及宅居而損害了健康。 初患了柏金遜症的同學在疫情前是經藥物及針灸可以控制疫情,但這三年多的禁足使病情惡化,行動漸不受控,另人擔心。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過程,應以平常心及豁達心情面對。 這番老生常談的勉勵話說來容易 ,但當身歷其境時也難避免無奈、痛苦、懊喪的感受。此時,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很重要,但金錢的力量卻更重要,因可以聘用專業人士24小時照顧病者,減輕家人的體力及精神負擔。

 

悉尼是照顧老病傷殘的社會。 同學患上柏金遜症便有醫務人員上門提供診療服務,包括針灸及醫藥治療。 香港朋友的兒子出世便沒有耳蝸,是先天的聾啞者。朋友經過詳細的查閱,覺得澳洲是全球最佳照顧聾啞人士的地方,故便拋棄香港的事業及成就,移民香港,而他的兒子也終可以在悉尼完成大學課程,取得了 Computer Aided Design 學位,從事建築設計。其兒子若留香港,不知能否可以進入大學,更不能可以獲得 Computer Aided Design 的工作以謀生。


悉尼的醫療人員是以人為本,關心及愛護病人,醫生逢問必答,詳細解釋病情,具醫德及愛心。 但環顧香港的醫生,不知是否工作量太重了,或是以金錢掛帥,已忘記「醫者父母心」的初心,診症時間只是判斷症狀及開藥,不和病人詳細溝通,更不喜歡病人提問。


悉尼是福利社會的國家,故稅高,但社會保障健全。 發覺悉尼本地報章首三頁皆有安老服務的廣告,反映當地的安老服務需求甚切。  悉尼類似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在安老服務的經費不斷增加,但有需要的長者皆通常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安置到適合及可負擔的安老院。 在香港,有需要入住政府津貼的安老院之長者多要等待十年、八年,要待死時方可輪到宿位,實是失敗的安老政策。在 租金昂貴、人手短缺的環境下,香港安老院的供應要think out of the box, 不要停留在境內解決。 隨着融入大灣區,港府也應積㥛考慮把一些設施也相應移北發展,如安老院、火葬場、監獄等等這些人流稀疏的場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