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廟街夜市

 



為了搞活夜經濟,也吸引市民和旅客消費,港府大力推動海濱夜市,初步反應頗佳,但能否持續,有待觀察,因為夜市最終能否成功,還須看市場反應。正因如此,政府將於11月推動廟街活化,形式跟海濱墟市差不多。據聞,噪音問題已有解決方案,計劃聘請工作人員在晚上約10時開始巡邏,提醒遊客和食客「細聲啲」,以避免對樓上居民造成困擾。廟街夜市的目標是吸引更多遊客,將增設逾20個熱食攤檔,提供牛雜、糖水等小吃,與現有的100多個零售攤檔共同形成一個吸引人的夜市風格。廟街夜市正在與運輸署協商封閉一條行車線,以配合夜市的運作。夜市將免除攤檔租金,希望實現每日舉行的目標。

 

廟街在上世紀是遊客必到之處。 廟街夜市的街道不長,卻濃縮了地道的香港情懷,而且越夜越精采。每天從傍晚時份開始,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陸續開始營業。攤檔售賣的物品相當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裝、手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廉價電子產品以至及成人用品都有。在榕樹頭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攤檔,還會有傳統粵劇表演,歌手獻唱廣東及西方流行曲,早年更曾有一些武師在此表演賣藝及賣藥。 廟街內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攤檔,包括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麵食等等。由於價錢大眾化,而且口碑不俗,故深受居民以及外地遊客歡迎。

 

廟街亦開設有一些麻雀館,部份已經有數十年歷史,甚有傳統文化特色,光顧的多屬老一輩人士。 廟街殘舊屋宇的樓梯口有企街的私娼,公然勾搭路過的男士。總之,整個夜市處處散發著非常地道的老香港味道,所以廟街又被稱為「平民夜總會」。

 

 官僚鐵板一塊,不懂市場需要,缺乏創意思維頭腦,要他們推動創意活動,成功機會不大。廟街本身長久以來就是夜市,把海濱夜市模式照辦煮碗地搬進廟街,有何新意,要明白市場需要,測試市場反應,再作調整,讓供應與需要配合。

 

自己從小便是廟街的捧場客,發覺這20多年來廟街路邊攤檔所販賣的物品從没有改變,而且檔主不變,没有年青人入場擺賣潮流物品,故廟街的本地遊客盡是上了年紀的男士。不知道廟街小販的發牌制度,是否有勢力攏斷攤位?是否有陀地控制攤檔?廟街確需要活化,但非照辦煑碗地加入海濱夜市模式,而是去蕪存菁,加入新元素。政府的責任是制定政策、執行和規管,要設法拆牆鬆綁,提供有利條件,供商戶利用,至於向市場提供甚麼,由商戶自決,這是他們所長,必定比官僚指劃更好。

 

自己覺得香港搞活夜市也不能搶回北上消費的港人,因為深圳的食肆平、靚、正,而且招呼好、地方敞大及乾淨,消費者怎會選擇香港? 不過,正如李家超特首所言:不做嘢便什麽也没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