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隱藏許多歷史古蹟,位於石硤尾的前深水埗配水庫是近年深受歡迎的打卡勝地。配水庫號稱「主教山」,向來是附近居民的非官方晨運勝地,2020年水務署計劃交還用地時,發現隱藏的地下蓄水池,近年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現在主教山配水庫已向公眾免費開放參觀,無需預約,但亦可透過網上預約參加導賞團,親身感受這座百年歷史建築的莊嚴氣派,深入認識香港歷史鮮為人知的一頁。導賞團起點位於石硤尾巴域街,步行15分鐘左右即可到達主教山山頂的配水庫入口。親身觀賞同時,更可透過水務署的虛擬導賞遊,以360度全景飽覽配水庫的面貌,深入認識當中的建築特色。主教山是街坊的晨運地方,沿途遍設約十個乒乓球枱,供遊人玩樂,相信此區是雲集乒乓球手了!
該配水庫的建造,源於香港開埠初期的供水需要。當時九龍半島主要依靠地下水供水,但隨著人口增長,地下水不敷使用,香港政府於是在1902年開展「九龍重力自流供水計劃」,當中包括興建九龍水塘及引水道、大埔道沙濾池及當時稱為「九龍塘配水庫」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再以各大小喉管與九龍其他配水庫連接,形成完善的供水網絡。1904年,前深水埗配水庫落成,配水庫容量約9,900立方米,遠超當時的前油蔴地配水庫(約740立方米)和已拆卸的紅磡配水庫(約420立方米),可供應飲用水給九龍塘、深水埗及大坑東一帶居民。後來隨著容量大逾10多倍的石硤尾食水配水庫在1970年投入服務,前深水埗配水庫才在同年正式停用。
配水庫建在主教山山崗,整片混凝土天花由108條排列有致的花崗石柱支撐。而構成古典風靈魂的紅磚拱券,是以歐式砌法砌成,並模仿了羅馬的公共建築風格。配水庫現時經修復,泛黃的燈光更能突顯它的古典美。在配水庫可感受由不同建築材料、線條及形狀構成的建築美學,排列有致的石柱、層層遞進的半圓拱券,給人感覺既莊嚴,又穩重,在香港亦能感受歐洲古典建築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