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法治之都


 

就近期多宗未獲批的本地及內地教育機構宣傳合辦課程甚至借殼辦學的情況被揭發教育局表示該些投機取巧的辦學人士影響整個學界聲譽又指已向全港所有學校發信提醒各校須向當局如實提交學生名單未經當局同意不得與第三方合作辦學或收取任何費用以及學校宣傳須按規範且不可有不實內容。  針對有學校容許內地補習社等藉其名義辦正規課程,再安排入讀的內地學生以本地學生身份報考文憑試的「借殼辦學」行為,亦會設立合規私校名冊。

 

早期又有假冒內地樽裝水供政府辦公室飲用的欺詐事件,使人聯想到內地不法之徒的勢力已大力伸展到香港。還記得約二十年前,大陸冒牌貨充斥市埸,任何人可以低價買得假學歷、假證書、冒牌電器及貨品及仿製食品,故坊間有云:大陸什麽都假,唯有騙子是真的。  這些年來,內地政府的嚴檢及本地政府的提醒,假冒騙案似減少了。  但隨着香港要融入大灣區,內地的文化也迅速混入,這是必然發生的事了,只希望港人要穩守立場及宗旨,要排斥及抗拒那些沖擊我們香港的法律、道德及文化底線之行為。

 

1997回歸前港英政府建立了一個「以法為本、有法可依、依法可執」的社會。 回歸兩地不同的價值觀、信念、文化、標準、傳統、習俗帶來社會不停的衝擊,但幸好有深圳河之隔,故仍有地理上的緩衝。相信2047香港便是中國的一個城市, 一個全遵中國運作模式的普通城市,而溶入大灣區只是加速香港大陸化的法門。  也難怪,香些年來,香港的經濟滑落,要靠北京的撐持方能生存;又有三、四十萬港人移民,要靠大陸輸入骨幹份子方能維持社會運作。    現今,香港四處皆是操普通話的內地人,也帶着內地的文化及價值觀,但我們定要堅持我們的方言、法律、傳統及文化,不要被「劣幣驅良幣」。

 

有朋友勸我不要在這話題說得太多,因恐防有違國安法,而有識之士也全收聲了,不敢得罪北大人。但我只是以港人的角度,以事論事,非政治性批評,望是合法的評論。

 

要維持香港仍是法治之地,一位有執法經驗的特首及强而有力的執法部門是不可缺的。環顧現今的人才庫,李家超是最適當的人選。相信下屆特首也以李家超為首選。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公務員飲用水採購風波

 



 

政府物流署暫停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向港島和部分離島政府辦公室供應飲用水的合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成立專責小組審視政府採購機制3個月後就初步建議提交報告執法部門拘捕一對夫婦涉詐騙。

 

政府處理今次危經是效率高、反應快、急市民所急。審計署已展開相關調查如發現有人為因素造成的疏忽政府必定按照公務員紀律機制嚴肅處理。物流署署長陳嘉信首度開腔回應事件他指事件涉嫌有人以有偽造成份的文件滿足投標要求令署方人員未能及時覺察承認事件造成社會疑慮物流署會承擔主體責任並就物流署在程序上的不足致歉。

 

政府的採購程序是非常嚴謹,而且是行之有效,香港很多大機構也借鏡這套採購模式。 價錢非唯一的採購指標,但不幸地,鑫鼎鑫就是以價低而中標,反映官員在財赤的大前提下,以「價低者得」的角度考慮,或看輕飲用水的重要性。但無論「大如基建、小如廁所買廁紙」都應有統一採購標準,不應完全看價錢,也要看公司本身。 採購程序䂓定要審視供應商的誠信歷史,以及產品來源。但很明顯,政府漏招了,不去審查食水的來源地,只盲目相信呈上文件的內容,而不作核實。合約是政府中央投標委員會所批準,但核實公司資料並非其主要工作,而是物流署所負責,其責無旁貸。很明顯,這是物流署的人為疏忽,被偽造及失實文件所誤導,非程序上的漏洞。

 

物流署署長陳嘉信指,初步理解懷疑,事件涉及相關公司以不當手段獲取部份真實文件,再透過涉及偽造成份文件以滿足投標要求,物流署人員在審查文件時未能及時覺察造假成份。署方會檢討如何加強警惕,盡力完善採購機制,特別注意幫助署方人員防範詐騙。陳嘉信承認,現行機制下對採購飲用水的公司財務審查有所不足。這次事件反映了官員質素的下降已嚮起了警鐘,官員的操守也要關注。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有關飲用水事件,初步調查涉及有人詐騙,警方及海關正調查。至於是否有官員需要就事件負責,他表示,公務員制度內有明確的懲處機制,政府會嚴格依照機制處理。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第八原則」話劇

 









 

適逢香港紅十字會成立75周年紅十字會首度與香港話劇團合作攜手打造原創舞台劇[第八原則]穿梭時空回顧歷史透過戲劇張力與人性溫暖展現紅十字會75年來扎根香港的服務歷程以及醫學中的人道精神如何在時代變遷中薪火相傳這是一段關於傳承、勇氣與覺醒的旅程,見證「哪裡的人有苦難,哪裡就有紅十字」的承諾。紅十字會承諾了七大基本原則,即:「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但還隱藏了「第八原則」的 [關心] 那是跨越世代、種族與困境的信念,是照亮黑暗的無聲承諾。

 

劇情如下

在節奏急促的現代都市中,一群「懶懶閒」的紅十字青年會員,被團長的熱情打動擠出時間投身志願服務為長者親手製作生命故事冊」。這次他們採訪的對象正是團長的爺爺。這位歷經風霜的及存大愛的腦衰退的長者,娓娓道來他與香港紅十字會交織一生,關於苦難、奉獻與傳承的故事。爺爺年幼時目睹1953年石硤尾寮屋大火,在心中埋下助人的種子,然而現實所迫,他未能實踐理想,只能將這份心願寄託給兒子力雄。力雄由中學開始參與紅十字青年團,長大後成為醫生,親歷了:

1993年蘭桂坊慘劇」,見習醫生的力雄當時剛在現場,也即加入救援。

2003年沙士肆虐」,盡顯香港醫務人員的專業精神:緊守崗位、不退縮、不辭走、無私、救人為己任。

2020年新冠肺炎災難」,再顯香港醫務人員的專業精神。

2025年加沙戰區」,力雄毅然踏上戰區救援之路,在生死邊緣追尋真正的人道精神,帶給戰亂者一絲希望,在生死邊緣體悟「人道」的真諦

 

透過聆聽與陪伴,年輕的紅十字青年會員觸摸到人性對抗苦難的堅韌,更在紅十字會的七大基本原則之外,發現了隱藏其中的「第八原則」

 

劇中有接近50位義工演員,包括了紅十字會服務單位的殘障學生,故現場提供了兩位手語翻譯員,方便智障者觀看。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絲竹小而美——顧冠仁與竹韻小集

 





 

絲竹小而美——顧冠仁與竹韻小集音樂會於剛翻新的西灣河文娛中心舉行並特邀顧冠仁來港擔任音樂會藝術指導著名指揮家何文川執捧並由粵樂新一代繼承者」、著名高胡演奏家余樂夫世界首演委約作品[凱旋]竹韻小集演奏家何兆昌何陽及姚欣分別擔任[江南風韻]的笛子二胡及古箏獨奏節目以顧冠仁的絲竹樂作品為核心除了他深耕多年的新江南絲竹創作外更有其創編的嶺南風格作品從江南到嶺南盡顯絲竹之美

 

當代著名作曲家顧冠仁是國家一級作曲享有中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現為上海民族樂團終身藝術顧問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顧問歷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及藝術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等等他是中國筆耕時間最長寫作數量最大涉獵體裁最多的作曲家之一儘管已年過八旬然而他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始終保持著堅定的熱情與執著讓他的作品既有大膽的創新又不失傳統的韻味從而深入人心成為經典

 

江南這片土地正是構成顧冠仁創作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底色從早期絲竹浸潤和琵琶彈奏勇於嘗試不同體裁音樂創作及探索不同器樂組合方式因而開拓出傳統與創新融合的新江南絲竹」。這種既具鮮明民族特色又充滿時代感的音樂風格給傳統江南絲竹注入了新的生命其作品數量之多品質之高流傳之廣相對其他樂種更是前所未有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局限

 

當晚的演奏歌曲皆是顧冠仁的作品包括了

合奏[迎賓曲](2010年創作)

合奏[江南美](2015年創作)

絲竹五重奏[蘇堤漫步](1986年創作)

絲竹合奏[綠野](1987年創作)

絲竹合奏[春暉曲](1982年創作)

笛子二胡古箏與樂隊[江南風韻](2001年創作)

粵樂合奏[火樹銀花](1979年改編)

粵樂合奏[醒獅](1979年改編)

琵琶揚琴古箏三重奏[倒垂簾](1996年改編)

合奏[漁歌與村舞](1992年創作)

高胡與樂隊[凱旋](2025年改編)委約作品/世界首演

 

顧冠仁在 encore 時段親自指揮了兩首自己創作的曲京調及三六雖然年過八十但他仍精力充沛勁力十足帶起了音樂會的高潮

 

 

竹韻小集成立於2003為重視本土製作精緻充滿活力的專業中樂團香港藝術發展局三年資助團體及註册慈善機構除深入研習嶺南傳統樂種亦致力發展本地原創中樂秉承本土精英文化傳承植根嶺南融會中西的使命宣言以嶄新的面貌展示多采與多元的香港中樂文化」,以卓越的演繹呈獻香港的聲音樂團自成立至今已舉行愈60場音樂會及逾800場教育外展音樂會首演香港作曲家新作逾60委约編創作品逾60曾合作演出的國際與香港本地名家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