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
2025 年施政報告,是本屆政府的第四份施政報告。這三年來,香港的經濟仍然低沉,畢竟振興經濟是不能單靠唱好便能成事,還要努力,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方能成事。
不能期望每年的施政報告都要有復興經濟的良方,只要能達到以往施政報告所承諾的目標,已是佳績了!
今年的施政報告著重民生及社福 ,可讚的是,沒有跟隨政黨的提議再派消費卷,重回理財的「量入為出」理念,但望不要在財政預算案中再提出!
2025年施政報告的重點如下:
加快發展北都 - 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 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 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
部門首長責任制 - ‧推動建立有效的管理團隊與運作系統及成立「AI 效能提升組」,推動革新和提升效能。
豐富置業階梯 - 調升綠、白表配額比例至50:50; 「白居二計劃」增加1,000個配額至總數7,000個; 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至十年。
造地建屋 - 未來五年總公營房屋建屋量達189,000個單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邁向2026-27年度4.5年的目標; 以新思維推動市區重建。
產業發展和革新 - 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的優惠政策包,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引進和發展飛機回收、新能源產業等新型工業化產業;-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
鞏固自身優勢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住宅物業投資的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國際貿易中心-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定;成立吉隆坡經貿辦,並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
國際航運中心- 建立「鐵海陸江」貨運網路,推動內地省市貨物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推進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工程和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發展;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出海」。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 深化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學額以及學生宿舍等配套,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
推出進階版「監管沙盒𝓧」-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啟德「青年驛站」。
文體旅協同發展 - 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 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增加遊艇泊位和優化訪港遊艇入境流程等配套。
支持本地經濟保障勞工 - ‧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兩年和「還息不還本」安排一年;減非住宅用戶50%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上限分別10,000元及5,000元;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以及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費,為期一年;‧向「BUD 專項基金」注資14.3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
深化醫療改革 - 推展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 縮減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約十周; 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今年內分階段啟用香港中醫醫院,並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
繼續精準扶貧 -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1.8億元;增設六個社區客廳
;新增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4,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增加三間長者鄰舍中心;擴展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內地安老院至24家,覆蓋城市增至八個;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至出生後首兩年;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共約1,500個0至3歲兒童日間照顧名額。
施政報告沒有提及嚴重財赤的問題,相信要待財政預算中交待了。 自2019年起,港府已違背了理財的「量入為出」基本原則,持着佛系的埋念等運到,躺着靠借貸度日及倚賴中央救濟,還厚顏無恥地强調港府的財政狀況很健存,不要杞人憂天。
但醜婦终要見家翁,無能的官員終要承認事實,要中央出手打救減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