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建議向本港合資格居民派發2,000港元電子消費券,只能在本地實體店消費,亦可以規定消費一定金額才能使用消費券。另外,亦建議政府津貼電影業界,讓市民逢晚上或周五至周日可享有30港元電影戲票優惠,促進周末留港消費。市民或遊客的消費模式改變,加上跨境網購盛行,本地零售業遇到很大挑戰,需要更多措施去留住市民。
立法會議周浩鼎亦表示同意,但考慮到政府經濟狀況,建議推出抽獎式的電子消費券,而非全民派發,避免牽涉太龐大金額,又能製造留港消費誘因。
立法會議員盧偉國亦同意可考慮派發消費券,但應附帶特定條件。另外,他認為,本地若有好的食肆及消遣地方,市民及遊客在盛事後都會樂意前往宵夜消費,但而這類夜經濟的食肆消遣地方不足,建議政府「拆牆鬆綁」,包括解決泊車問題。
消費券是新冠疫情期間的非常措施,2021年至2023年派發3次消費券,涉及金額過千億公帑,現時香港財政狀況下是再派,因消費券非長遠解決加強消費意欲的方法,應解決問題的根源,而並錢的問題。
香港市民絕非靠消費卷來維持生計,而是靠消費卷可以騰出多餘的錢來改善生活質素。但現今的消費模式,多餘的錢便會在跨境的深圳花掉。 消費卷只是間接帶旺深圳經濟。 要加强港人在港消費意欲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加往深圳的費用及增加在港消費的吸引力。 前者的直接方法是引入陸地及海上離境税,因乘搭飛機已需付離境税了,但中央不會接受這方案。 後者則要靠港府及業界在舖租高昂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香港貨品的性價比,貨品的價錢水平絕對不能勝過深圳,但可以在質素、服務及創意上發揮香港的長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