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耀能協會長沙灣一間殘疾人士院舍近日發現網絡有不尋常的緩慢迹象,經院舍的資訊部門查後,發現有不法分子在院舍內的假天花,安裝5部「礦機」。 該院舍另發現秀茂坪區另一院舍同樣有網絡緩慢迹象,調查後亦在假天花發現3部相關「礦機」,於是報案。調查顯示,相關的「礦機」需要龐大的電力供應維持24小時運作,亦需要穩定的網絡連接持續挖掘虛擬貨幣。案中院舍在8月期間的額外用電量費用約為8,000至9,000港元。
經深入調查及分析後,執法部門發現有工程公司假借正常工作的機會,在8月期間協助相關院舍安裝智能設備時,趁機將「礦機」連接院舍的網絡及電力系統,從而進行挖掘虛擬貨幣。執法部門在旺角及深水埗區拘捕兩名涉案男子,在一間工程公司工作約數年。竊取電力屬嚴重罪行,最高可處監禁5年。
挖礦(Mining)又稱加密 貨幣挖礦(Cryptocurrency
Mining)。「礦工」首先收集 網絡中待處理的交易,並把其 組織成一個候選區塊。「礦工」之後需要使用強大的計算設備(如專用挖礦機)來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工作量證明」 (Proof-of-Work)。全世界 的「礦工」會同時進行計算, 第一個找到正確答案的「礦工」即可贏得該區塊的驗證 權。獲勝的「礦工」將驗證好的區塊廣播給整個網絡,並獲得一定數量的新加密貨幣作獎勵。 由於求解驗證的過程需耗費大量的計算資源和電力,為了以更低的成本牟利,一些黑客會在個人或企業的計算機和移動設備植入挖礦程序,挾持設備計算資源進行挖礦。這種惡意行為被稱為「挖礦挾持」(Cryptojacking)。惡意挖礦程序潛伏在設備後台運行,很難被檢測到,不過這些操作會導致設備反應變慢、CPU 使用率上升、溫度過高和電費增加等問題。
香港已鮮有盜電的案子。
上世紀50-60年代,常有市民從唐樓的住户偷電,也有街邊流動小販在附近電錶處偷電,但很少有大規模式的盜電個户。
隨着香港的經濟起飛,市民富有起來,而且法例及供電設施健全了,市民的守法及公民意識也强化了。 香港也轉變為法治之地。
但這些年來,隨着大陸居民大量湧入,中港兩地已漸熔為一體,亦带入了不少大陸的文化、傳統及陋習。 所謂:學壞易、學好難,
壞的貨幣可以驅良幣。
這兩年來,偷、呃、拐、騙的案子不斷增加,而且是公然犯法,無視法律。 港府盡要加大力度,把違法者繩之以法,更要嚴懲,以阻效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