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官立小學日前發通告指,批准校內學生在測考時使用「正規簡體字」引起爭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內地背景或習慣使用簡體字的學生」來了香港上學,不習慣使用繁體字可以理解,問題是既然來了香港,而香港是使用繁體字的特區,包括政府公文、外資中資港資企業、報刊書籍,還有內地來港的學生在香港的證件,無一不用繁體字,質疑「為甚麼不努力學繁體字?日後在香港工作,可以不用繁體字嗎?」
他又表示,香港保留的繁體字、粵語和高水平的英語能力,都是香港的特色,是有必要的。這些在香港回歸前都深入的討論過。而「學而知之」,上學就是為了學,去英美留學,一樣要努力學好英文,「學繁體字比學英文難嗎?不學繁體字,可以不學粵語嗎?」
梁振英亦說,「學生學習繁體字的進度和成績是一碼事,學校放棄要求,放棄教的責任是另外一碼事」,引用《三字經》的「教不嚴,師之惰」直斥學校不是。
絕對同意梁振英的意見,但覺得可以容忍初來港的內地學童兩年的適應期,以便學習䌓體字。
香港人要愛國,但也要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及獨特的優勢、文化、語言及文字。 香港於1997年回歸祖國後便是中國一個城市,理應奉行中國的制度、文化及傳统,但中英聯合聲明卻容許香港可以實行一國兩制,可以維持香港制度五十年不變,直至2047年。
2047年7月1日,香港便是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奉行中國所有的制度,但轉變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平穩轉變。 但近年覺得轉變已不斷加速,不少聲音提議日常生活改用普通話及簡體字、街道及建築物名字去英殖民地色彩,不少規格也趨向大陸化,相信未到2047年,香港的制度已全大陸化了。 也難怪,2019年的黑暴使中央決定要全面管理香港,包括制度、政策及官員任命。
今次文字事件發生在官立小學,是香港政府直接管理的學校,也是推行政府教育政策的官辦機構,亦是香港教育政策的首領學校。
採用簡體字測考肯定是中央給予港府的壓力,相信大陸化的使命將會不斷加强及提升,因大陸來港人士已漸轉為市民的大多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