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團的[半桶水]話劇是許晉邦的原創作品,也是他作為編劇這五年來的生命歷程及一直放不下的情意結。 疫情期間,劇場近乎完全停擺,他的工作也屈指可數。既然無戱可演,他便打算賣畫為生,但發現自己的繪畫技倆早已生疏,半桶水的技藝難有人欣賞。他轉而從商,變賣一些珍藏已久的古著服飾,但由於貨品不吸引,故始終無人問津。 那時候,足不出户的他開始培養起下厨的樂趣,又想拍攝烹飪短片以博取流量獲利,但半桶水的烹飪技倆怎能打出名堂,故便打消了此念頭。到了最後,他記錄了這幾段歷程,寫了這[半桶水]的劇本。
故事設定在「偽」文藝復興時期,四位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洋人」:一塌糊塗的「作家」法蘭高‧杜可夫、技藝生疏的「畫家」卡爾‧莫蘭特、無人問津的「商人」尼古拉斯‧積遜、以及平平無奇的「廚子」戴・安東尼奧,他們一直只有「半桶水」的伎倆,為了生活而迷茫時,突然興之所至仿傚華人滴血為盟,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怎料「畫家」在禮成後暴斃,他們便再仿傚華人割蓆的方法去斷絕彼此朋友的關係,從而觧除誓言的魔咒。三人嘗試利用「畫家」的死來把賣不出去的畫作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但卻在途中為了救人而把畫作用以揩血。 割席方法未能解除「魔咒」,續有二人喪命,剩下一人可以生存是由於没有當其他三人為朋友,故咒語不生效。
四位「洋人」一再說出「唔鹹唔淡」的廣東話台詞,偽裝成為「原創翻譯劇」,令人拍案叫絕。當然,這種演出模式並不算創新,但在配合劇情下,變得很好玩,令觀眾喜出望外,成功將故事變得更荒誕。[半桶水]的華人兄弟情誼其實只是幌子,主題是探討藝術的價值和意義,透過創作人的失敗、挫折、甚至死亡,一起為藝術尋找出路。記住,「路不是只有一條」,「放棄」也不一定是負面,重點是「要具備失去的勇氣,才能彰顯心中的熱愛」。
[半桶水]的四位演員各有精彩演出,不斷大放笑彈,互相擦出火花,歐陽駿飾演的「商人」很無奈,潘泰銘飾演的「作家」很迷惘,蔡溥泰飾演的「廚子」很傻氣,但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高瀚文,無論是幽默的「畫家」,或是戲中戲[三隻小豬]的誇張「豺狼」,他都表現突出,帶動劇情的起伏變化,個人認為是本劇重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