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鄧世昌的歷史故事





鄧世昌是清朝海軍將領,在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海戰中,他的戰艦受到日艦魚雷轟炸而沉没,但他決心與戰艦共同進退,並與愛犬 捐軀報國,被譽為民族英雄。 香港話劇團演出的[鄧世昌的歷史故事] 話劇是以現今中學生鄧寬逃學的故事,反思[歷史] [教育] 兩大課題。

鄧寬發現其父親與歷史名人鄧世昌同名同姓,從而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由於過分代入,更在歷史試題中回答自己是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兒子。 老師解釋歷史祗紀載忠和奸的人物,而不提及如鄧寬般等平凡、庸才之輩,更勸喻鄧寬不要選歷史科為學習課程。 鄧寬覺得被羞辱,憤然爬牆逃校。 老師後感內疚,毁掉學生的操行報告以避免鄧寬受紀律處分,亦因而被校方解僱。

讀歷史是讓人避免重蹈覆轍,但諷刺是歷史的教訓不斷重現,不斷惡牲循環。由於撰寫歷史的後人未必能真實記載事件全部過程, 我們對歷史故事的真偽程度無從稽考, 故不應就所有歴史深信不疑。 牛敦是吾真的被蘋果跌中頭而發明地心吸力? 清將鄧世昌飼養犬隻,帶犬隨船戰爭,殺犬殉國的歷史故事皆疑,是否歷史家將事情戲劇化以喚醒人民犧牲保國?

老師在教學上也有自己一套難念的經。他曾教育近千的學生,最欣慰的是能看見曾犯錯的學生重回正軌,完成學業和在社會上立足。但現時的教育制度是追求服務態度,老師要變身為服務員,這非教育的真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