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得與失




 

剛滿65歲即得2元乘車優惠,滿懷高興時卻得悉人壽保險的人民幣儲蓄計劃不接受65歲以上人仕申請,一些網上消費調查也不包括消費不高的長者,頓然產起患得患失的心情。

 

人生過程中,有得有失,不要在得失上太過認真計較,應處於泰然。 家財萬頃的富賈因年青時專心事業而忽略了家人和身體,雖擁有物質和事業,但卻失去了健康和家人的互相關懷;名人到處受人仰慕和歡迎,但卻不能悠閒地在公衆地方散心,更不能便服逛街和乘公車,失却了人身自由; 沒有朋友的人是很孤單和寂寞,但卻避免了不少人際間的無謂是非。 有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得失可以說是人生旅程的考驗,不要因一時的得失而影響一生的期許,應採[面對、接受、處理、放下] 態度。

 

有曰:[芸芸眾生爭意強,柔軟容忍是良方。時來運轉有所得,失運之時猶自在。得失平等心如如,順逆不也一般情。如此心態看世間,那有煩惱滿人間] 以平常心視得失,則煩惱皆除。 [忍辱]是佛教的修行法門, 包括容忍別人的侮辱,持着[別人是對的,自己是錯的] 態度待人處世。 但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叢林佛教] 的忍辱精神只可以在個人的體系内發展,在所有的機構內,過度的退讓衹會轉變為弱小一羣而被遺忘,被剝削應得的報償,減了進昇的機會。 個人的忍辱引至個人的損失可以接受,但要其他同僚也得到損失則難令大衆接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