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 位於沙田大涌橋路21號,在沙田神學院隔隣,曾大屋對面,周邊被樹木遮住,只有從城門河邊小徑方可進入。是昔日商人吳子美 (1881-1939) 於 1920 年代興建,由鋼筋混凝土和花崗石等物料建成,大宅樓高兩層,正面門廊以古典柱式作裝飾,屋頂有三角形簷牆,刻著吳園二字。吳園於日治時期
(1941-1945) 被日軍佔用,戰後仍作出租住宅用途,1970年代開始空置,吳園於 2010 年2月4日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據一份吳氏族譜所述,吳氏源自宋元豐年一世始祖居厚(1078-1158),吳氏曾居於九龍城衙前圍,其後廿四世吳子美 (生於光緒七年,卒於民國廿八年),於民國十七年(1928) 遷居沙田大涌橋畔吳園,葬於小瀝源村。
屋主興建此屋,打破傳統建築風格,建築起民國初期流行的中西方建築融合的大宅。可惜大宅數十年後人去樓空,甚至日久失修。
新地及恒隆於2002至03年間,曾兩度申請於地皮興建住宅,申建2幢24及26層高樓宇,附設9萬平方呎公眾公園,但城規會認為項目對沙田區景觀影響重大,並指發展密度過高,故否決申請。2008年新地及恒隆籌劃逾10年的沙田神召會神學院重建計劃(城門河畔,車公廟馬鐵站旁),日前再向城規會提交申請,由以往的發展住宅方案,改為興建2幢13及15層高酒店,並建議活化地盤內的歷史建築——吳園,為咖啡室/茶藝博物館/展覽場地等,提供6.98萬方呎公眾休憩用地(包括吳園),以爭取支持。現在仍然空置相信當然又是被城規會否決。
據一份吳氏族譜所述,吳氏源自宋元豐年一世始祖居厚(1078-1158),吳氏曾居於九龍城衙前圍,其後廿四世吳子美 (生於光緒七年,卒於民國廿八年),於民國十七年(1928) 遷居沙田大涌橋畔吳園,葬於小瀝源村。
屋主興建此屋,打破傳統建築風格,建築起民國初期流行的中西方建築融合的大宅。可惜大宅數十年後人去樓空,甚至日久失修。
新地及恒隆於2002至03年間,曾兩度申請於地皮興建住宅,申建2幢24及26層高樓宇,附設9萬平方呎公眾公園,但城規會認為項目對沙田區景觀影響重大,並指發展密度過高,故否決申請。2008年新地及恒隆籌劃逾10年的沙田神召會神學院重建計劃(城門河畔,車公廟馬鐵站旁),日前再向城規會提交申請,由以往的發展住宅方案,改為興建2幢13及15層高酒店,並建議活化地盤內的歷史建築——吳園,為咖啡室/茶藝博物館/展覽場地等,提供6.98萬方呎公眾休憩用地(包括吳園),以爭取支持。現在仍然空置相信當然又是被城規會否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