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里約奧運



2016年里約奧運曲終人散,中國獲獎的金牌由最高點在2008年北京的51面,滑落至2012年倫敦的38面,至今年里約的27面,反映了國家經濟起飛、人民富裕後,奧運得獎後所帶來的獎金已漸失吸引力,運動員的拼勁也被周邊的繁華生活所沖淡。更失望的是中國民衆對失落的金牌歸咎於裁判員的偏袒。 民族的認同感當然需要存在,但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滯礙民族的興盛發展。比賽非以得獎為唯一目標,體育精神是無分國界、種族、性別及年齡,心胸要開闊及包容,接受勝敗乃兵家常事,才是偉大的運動員和有文化、智慧的觀衆。

歲月不僥人,運動始終是一代新人勝舊人。33歲的林丹和34歲的李宗偉終要退下羽毛球場了,讓位予27歲的諶龍。但李林的世紀之戰,觸動了觀衆的神經及淚腺,因二人比賽後互相熱情擁抱,交換波衫,再無敵我之分。李慧詩對令她炒車的澳洲運動員也沒存仇恨心,賽後和她攜手繞圈謝觀衆,充分發揮了運動精神。美國水怪菲比斯輸了給星加坡泳手,記者訪問他時卻要求記者轉訪金牌得獎者,表現出泱泱大國的風度。反觀有一些運動員失落獎牌後便找諸多藉口,覺得自己是無敵的,一副夜郎自大的神態,另人反感。


奧運開始時自己覺得今屆香港運動員難存奪標機會,因其他國家的對手是太強了,畢竟港人的體質在運動競技場上難能追上外國運動員。李麗珊是香港運動界的奇績,因其荷蘭藉教練能洞悉先機,趁早把握了搖帆技術的改革,利用運動科學提升了李麗珊的體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