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特首的2019施政佈告聚焦在土地房屋問題。由於公共房屋供應將持續嚴重短缺,林鄭也要為租金津貼開了綠燈,作為紓解民困之方法:
“透過現金津貼,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包括輪候公屋人士,提供支援。由於有關的研究工作需時,我將邀請關愛基金把原本在紓困措施中為上述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次過生活津貼」,於下個年度先後發放兩次,讓我們可以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恆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另外,我們建議增加領取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
港府深知這恒常的租金津貼會帶來嚴重的財政負擔,而香港的經濟在中美貿易的漩渦及反逃犯條例的暴亂中必定會大幅度逆轉,財政赤字將是肯定的事實,懷疑香港能否承擔這額外的巨大財務支出。林鄭技巧地將租金津貼改為生活津貼,但實質上是以租金津貼為主,當租金回落時,機制會否調低津貼金額? 相信林鄭不能完成其五年的特首任期,下任特首卻要為財政問題擔心了。
租金津貼非長遠地解決房屋問題,基本的方法是提供足夠土地以供應公共房屋的興建。在過渡性的房屋問題上,林鄭提出:
“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在未來三年合共提供10 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這些單位除建於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進行。市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建造商會等機構將為營辦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亦由早前公布的20億元,相應增加至50億元,全面體現民、商、官合作。我們也會繼續推展特設為滿足青年人短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舍,其中屬兩個項目的1 760個單位將於未來兩年落成,另外有五個可提供約1 600個單位的項目亦在進行中。”
新瓶舊酒,過渡性房屋即1980年代的臨時房屋區,但於回歸前已全部拆掉,因區內問題多多,如治安、管理、衛生、設施、環境配套、交通等等,而且入住臨時房屋可優先入住公屋,成為上樓的捷徑。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其土地也終建作房屋之用。如今的過渡性房屋在設施和環境上應可嫓美公屋,如政府未能在過渡性期限內將其住客搬上樓,政府肯定不能拆掉這些過渡性房屋。若是如此,過渡性便被視為永久性了,那倒不如將這些短期空置土地轉為公屋土地,更可興建多一些房屋單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