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國家地理雜誌探討瀕臨滅種的動物,包括了地球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ceros) 。 記攝 Ami Vitale 親自飛往捷克陪這瀕臨滅種的動物走它最後的生命行程,更體會到人類和大自然的連結性,拯救大自然其實是拯救人類自己。 現今地球祗剩下7隻雄性北白犀牛,已全被安置於動物園飼養。
國家地理雜誌把動物滅種歸咎於以下的威脅:
. 疾病(disease)
,
. 入侵品種(invasive
species) ,
. 棲息地消失(habitat
loss) ,
. 森林消失(deforestation)
,
. 人類(humans)
。
人類是最大的威脅。 為了無價值的私慾,人類濫殺大量無辜的動物以攫取其身體部分,如白犀牛的角,鯊魚的翅,大象的牙,貂鼠的毛,大熊的掌,老虎的皮,豹子的骨........ ;為了市區發展,濫毁樹林、河塘、紅樹林........
;無約束地排放廢氣及倒置廢物,製造環境污染。現實主義者認為[適者生存] 是大自然的定律,未能適應大自然的改變便要被淘汰了。人類為了生存便要不斷的發展和開拓是無可厚非,受影響的動物也要覓地適應和生存,沒有理由為了數隻白海豚而不興建機場跑道、為了魚兒而不在大埔滘進行填海工程、為了數隻青蛙而放棄興建東涌/梅窩的公路。
自己是現實者,在土地和房屋大量短缺的情況下,不能接受為了少量的昆蟲、動物及植物而放棄製造房屋土地的機會,但覺得人類也應愛惜和保䕶大自然,因這也是拯救地球上生物的措施。
我們只要在能力範圍內實行一些環保措施,如少用冷氣及塑膠物品、珍惜食物及食水、不亂丟垃圾和廢物、不枉置物品及衣物、循環再用廢物、多用公車、慎用電器....... ,便可拯救地球及其生物了。
城門水塘在60年代是環境優美的郊野,適合蝴蝶棲息的地方,更設有[蝴蝶園],展示各式各樣的蝴蝶圖樣。 後來卻因水塘環境污染,蝴蝶也幾絕跡,但這些年來,經漁䕶署的不斷努力,改善了環境質素,蝴蝶又重回城門水塘,帶回了彩色繽紛的生氣。
城門水塘在60年代是環境優美的郊野,適合蝴蝶棲息的地方,更設有[蝴蝶園],展示各式各樣的蝴蝶圖樣。 後來卻因水塘環境污染,蝴蝶也幾絕跡,但這些年來,經漁䕶署的不斷努力,改善了環境質素,蝴蝶又重回城門水塘,帶回了彩色繽紛的生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